文档详情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讲解.ppt

发布:2016-03-09约2.31万字共1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评价方法的类别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公式为 :D=LEC 2、事件树分析(ETA); 3、事故树分析(FTA); 4、火灾爆炸风险指数评价 5、帝国化学(IDI)危险度评价法(蒙德法) 6、日本危险度评价法(六阶段法) 评价方法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D=LEC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 危险性 应用范围: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 危险性分值 D=LEC 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 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 =3 X 6 X15 =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实例 评价方法二-----事件树分析(ETA) 从一个初因事件开始,按照事故发展过程中事件出现与不出现,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然后再把这两种可能性又分别作为新的初因事件进行分析,直到分析最后结果为止。 确定或寻找初因事件 构造事件树 进行事件树的简化 进行事件序列的定量化 事件树分析的几个步骤 事件树分析举例 原料A输送系统示意图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危险 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源 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源 行为性危险 其他危险 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危险辨识方法 . 基本分析法 . 工作安全分析(JSA) . 安全检查表(SCL) . 预先危险分析(PHA) .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 .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 人的失误分析(HRA) 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作业活动信息”,对照危害分类和事故类型(或职业病的分类) ,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 举例: 2月16日,第三建筑施工队在承担的东城根街18#微园旅馆2号工地拆除钢管脚手架。当时的环境条件是钢管紧靠建筑物,而临街面架设有 10KV的高压线,离建筑物只有1米多。该日上午10时左右,队部的安全员杜康讲述过操作方式:要求立杆不要往上拉,应该向下放,并再三强调注意安全。但现场操作工未按安全员的要求操作,自下往上拉架管。 危险识别: 1 不安全状态:脚手架距离高压线1米多远(安全间距不够)而未采取隔离措施 2 不安全行动:现场操作工自下往上拉架管 3 管理缺陷:没有危险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