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示范心得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标签:标题]
篇一:正家风心得体会
正家风心得体会
淮科院郭军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好作风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门大族都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其后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会相对遵纪守法,这其中家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因为这些族人从小就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对他们有着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同时,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家规家训对他们有着强烈的道德约束力。今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家风作风建设,这些传统资源无疑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父子相传,精神相继。父母是子女言传身教最好的典范,为人父母树立道德上的典范,养成良好的家风,最受益的人恐怕就是至亲骨肉。宋代名臣范仲淹一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纪晓岚称颂为“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自身立言立德的同时,对子女教育亦非常严苛。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其子女也得以传承父辈精神,为后人所称道。
要想为子孙后代树立良好家风,首先得自己行得端正,坚守原则。自己作出典范,无论是在多么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廉本色,这才能够成为后人的榜样。现在的党员干部也要先做到自身过硬,这样才能正人正己。同时,家风也需要有意识的养成,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为要时常提点,才能及时矫正,筑牢思想防线。
如今,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意识到正家风的重要性,在家庭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时刻以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执政为民,执法为民,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廉洁自律,做新时代的先锋队。牢固树立家风,将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求真务实地把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篇二:名人家风心得
关于名人家风的一些故事
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非个人、政府或教会,每个人的家庭都为他提供了主要的
经济支持、安全、教育、交际及娱乐活动,社会行为规范来自家庭制度本身蕴含的忠贞诚善
等个人品德。一些名人为保家声不坠遗传家训,价值体系里足见文化人的高尚操守、济世情
怀和家国责任思想。
陆游这样嘱咐孩子:“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
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宦途不及务农好,不做官可以躬耕谋食,即使生活紧张也不要
做坏事。陆游家训,由40多岁开始写,一直到80余岁在不断增补,共26则。 曾国藩的家训,分散写在他的大量的家书中,在家族教化中作用不凡。次子曾纪泽,袭
父一等毅勇侯爵,官至户部左侍郎。历使英、法、俄诸国,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巳订之约,
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在出使任内,深入了
解各国历史、国情,研究国际公法,考察西欧诸国工、商业及社会情况。又将使馆馆址由租
赁改为自建,亲自负责图书、器物购置,务使使馆规模不失大国风度,亦不流于奢靡。驻外
严于操远,节约公费,摒弃贪劣,倡导廉洁之风,为外人所敬重。季女曾纪芬福寿全归,可
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法。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
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大玷家声。
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
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
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
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
处着想,不可娇爱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
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第四子聂其杰重视聂家、曾家的先祖述言,出版成书推广,
还以“联络家庭之情感,切磋其道义”为宗旨,创办《家声》等家庭刊物,成为中外仅见的
文化现象。
1936年鲁迅病重,在遗嘱中对当时7岁的周海婴训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
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学成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了个无线
电专家。作为文化伟人的儿子,周海婴是荣耀的,紧随一生的又是重负的,“父亲一直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