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关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提案.doc

发布:2017-01-26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019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 由:关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国家环保总局会同辽宁省政府、山东省政府、河北省政府、天津市政府研究办理 提 案 人:民进中央 主 题 词:环保 提案形式:党派 内 容: 渤海地区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增长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压力将变得越来越大,如何在经济开发建设中,保护好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个重大课题。 渤海是我国最大的近封闭型内海,海域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渤海资源十分丰富,其石油开采、渔业、盐业、旅游业和港口开发等在全国都占有优势。环渤海地区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圈,人口密集, 是我国北方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环绕渤海的16个沿海城市, 依托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强化港口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石化、精细化工、海洋工程、盐化工、造船、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等临港产业,形成一个大型经济区,成为我国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近岸海域的环境在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危及到环渤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岸海域水质超标严重 渤海大部分沿海城市的近岸海域,污染物超标严重,海洋环境恶化。根据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渤海最大超标污染物是无机氮,超标倍数达6.4;石油类超标倍数6.2;pH、化学需氧量和铅都存在超标现象,但程度较轻;溶解氧、铜也有超标。Ⅳ类、劣Ⅳ类海水为21.7%,上升2.5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渤海湾水质为重度污染,Ⅰ、Ⅱ类海水比例不足40%。 2、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 渤海是海洋生物产卵区、索饵区和洄游区,污染严重使海洋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水产资源减少。经济鱼类向短周期、低质化和低龄化演化。80年代以后, 渤海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小型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对虾资源减少到最低谷, 最近7年产量为1000 吨~3000吨,而历史最高为30000 吨,相差10倍以上。 3、赤潮频繁发生 近年来, 渤海几乎所有近岸海域都发生过赤潮,造成鱼、虾、贝类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1989年在河北黄骅海域发生的赤潮影响到辽宁、山东、天津,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造成损失3亿多元。1998年渤海赤潮发生重大赤潮灾害,其规模和延续时间皆为史无前例,污染发展状况十分严重。另外,突发性溢油事件也频繁发生, 油类污染使渤海海水溶解氧降低,海水中鱼虾贝类由于油膜堵塞而窒息死亡。 4、一些优良岸线和滩涂正逐渐减少。辽东湾、黄河三角洲、河北等地原有较多湿地,近几年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面积大为缩小。辽河口湿地甚至在20年间退化了60%-70%,黄河三角洲湿地损失1/3以上。 问题的成因: 1、陆源污染 目前,环渤海区域的沿海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港口建设和沿海工业。港口建设及临港工业开发过程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港口城市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违章倾废致使渤海海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根据2006年入海河流断面水质检测,Ⅴ类和劣Ⅴ类高达三分之二。直排海污染源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废水9.3亿吨,COD9.2万吨,石油类598吨,氨氮1.05万吨,总磷910吨。 2、渤海自净能力差 渤海是一个近乎封闭的浅海, 纳污能力差, 水交换能力更差, 海水自净能力有限, 渤海海水的更新周期为15 年。一些海洋科学家认为, 大约需要200年左右才能够把这个已污染的渤海海水置换成一个正常的渤海海水。生态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有的永远难以恢复。 3、海域环境管理薄弱 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是污染负荷量增长最快的地区,是环保压力日益加重的地区。但该地区环境管理跟不上地区经济发展,许多环保部门对海域环境尚未设专门机构甚至无专人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投资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海洋环境保护队伍不稳定、组织协调工作不得力的局面。 自2001年10月1日国务院批复《渤海碧海行动计划》以来,在环渤海四省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环渤海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一定加强。为保护环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①尽快制定“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