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08-08约1.0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是我国典型的珍稀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研究人类进化和行为的重要实验动物。而猕猴的掌跖面肤纹是其身体特征之一,可用于身份识别、遗传研究和行为学研究等方面。然而,目前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的研究尚不深入,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类型的分析和比较,探究其遗传特征和个体差异,为保护猕猴、研究猕猴行为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太行山猕猴的掌跖面肤纹进行采集和处理,以确定其肤纹类型。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对太行山猕猴的掌跖面肤纹类型进行分类和系统化研究。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 本研究预期可以通过对太行山猕猴的掌跖面肤纹类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确定其遗传特征和个体差异,并为研究猕猴行为、保护猕猴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动物的身份识别和遗传研究,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四、研究进度安排 第1-2个月: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 第3-4个月:采集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肤纹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 第5-6个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确定掌跖面肤纹类型; 第7-8个月:编写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9-10个月:汇报研究进展,并进行答辩。 五、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的技术和方法比较成熟,可以较好地完成预期目标。同时,太行山猕猴为当地特有物种,采集和处理难度相对较小。因此,本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困难和解决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数据采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环境、个体特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对数据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可通过多次采集和数据处理来解决。另外,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但可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请教专业人士解决。 七、参考文献 1. 王宁, 朱清华, 喻国良等. 太行山猕猴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及保护研究[J]. 生态学报, 2000, 20(2): 237-243. 2. 张志才. 太行山猕猴活动节律和行为节省研究[D]. 天津: 河北大学, 2012. 3. 王威, 孙文华, 张宝祥等. 川金丝猴肤纹识别系统建立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 2012, 32(4): 1060-1066. 4. 李嗣武, 李铎, 唐晨丽等. 川金丝猴个体指纹识别及群体空间分布研究[J]. 四川动物, 2011, 30(2): 298-30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