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pdf
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中药材的来源、产地、商品规格、用药习惯的炮制方法等因素,产
生了同一品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药材与饮片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
有的同一饮片又常是由多个品种混合而成,所以对真伪鉴别造成了一定
的困难。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欢迎阅
读。
01牢记药材主要特征
要想区分各种药材的真伪优劣,首先要努力学习中药鉴别的基础
理论知识。同一种药材,无论产地有什么变化,规格有什么标准,其主
要特征不会起根本的变化。每一种药材都有其各自区别与其它药材的主
要特征。这些特征,是我们监管人员做好真伪鉴别必备的基本功。
形状鉴别:防风的“蚯蚓头”;潞D参的“狮子盘头芦”;野人参“芦长
碗密枣核丁,紧皮细纹珍珠须”;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蕲蛇的“翘鼻
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鹦哥嘴”“肚脐眼”;槟榔的
“大理石样花纹”。
颜色鉴别:丹参红色,黄连黄色,紫草紫色,乌梅黑色,血竭黑
似铁,研末红似血。
质地鉴别:南沙参“松泡”;山药富“粉性”;当归“油润”;郁金、“角质
有光泽”。
断面鉴别: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黄柏折断面是纤维性,裂片
状分层;苦楝皮折断面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大黄在光下有“星
点”;何首乌可见“云锦状花纹”;苍术有“朱砂点”“起霜”现象。
气味鉴别:肉桂的浓烈特殊香气;阿魏的大蒜样臭气;苦杏仁的苯
甲醛样香气;穿心莲苦至咽喉,经久不衰。
02注重药材之间的比较
市场上销售的多为中药饮片,是将完整药材通过净制、切制或炮
制制成一定的规格,故饮片不同于完整药材的鉴别特征,改变了形状、
大小、颜色、甚至气味,加之机器切片改变了原手工饮片,这样将相似
药材饮片进行比较尤显重要。在日常监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较,从比较
中找出药材之间的主要不同特征,关于分析总结,不断积累中药饮片外
观鉴别经验。
原药材与饮片相似的类型有些药材与其饮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
要是花草类中药),记忆药材本身的特征及其不同点,就可正确认识中
药。如徐长卿与白薇,二者根茎切面同为结节状,根表面淡黄棕色,横
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主要区别是徐长卿根茎结节小,有丹皮样
香气,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茎结节粗大,无香气,味微苦。又如地骨皮
和香加皮,二者同为卷筒状或槽状,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质轻脆易折
断。主要区别是地骨皮横切面明显分为内外两层,无香气;香加皮横切
面为黄白色,有浓厚的香气。
药材本身不相似,但饮片相似的类型本类型应以记忆饮片特征及
其不同点为主,辅助药材本身的特点。如前胡与防风,饮片同是表面灰
棕色,根头片表面具密集细环纹及纤维状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
点。主要区别是防风切面皮部有较多放射状裂隙,组织疏松,有清香;
前胡根头处表的残留有浅紫色片状叶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组织
紧密,有油腻。
药材名称相近,功效相似的类型如草乌、川乌,均是经加工后的
横切片或纵切片,类圆形或圆锥形,表面灰黑或灰褐色,角质样,维管
束呈点状或条状突起。主要区别是草乌饮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瘪,顶端无
或偶有残留茎基,切面无纤维状突起。
03掌握药材经验鉴别方法
老药工们在我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鉴别经验,它具有
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观鉴别方法和经验鉴
别术语外,还要掌握某些药材的水试及火试方法。我们在日常监管工作
中要多向他们学习,虚心请教,不断提高鉴别能力和水平。
水试方法:某些药材遇水能产生特殊现象,如西红花加水泡后水
溶液成黄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蓝色荧光;葶苈子、车前子加水浸
泡,种子粘滑,体积膨胀;天然牛黄水湿后有“挂甲”现象;苏木投入热水
中水溶液变成红色;乳香加水研磨后呈白色乳状液,而没药加水研磨后
呈黄棕色乳状液;青黛放入水中后水不染色,且漂浮于水面之上。
火试方法:有些药材用火烧,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
闪光和响声等。如降香用火烧则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灰为白色;海金
砂点燃发出爆鸣声和闪光;青黛燃烧有紫红色烟雾冒出;将烧红的针插入
牛黄中,牛黄分裂成层,呈片状,气香。
1药品真伪鉴别
1.1麦冬与伪品正品:纺锤形,两端略尖,较瘦,中柱较粗,
显微镜下观察,韧皮部束16~22个,其他性状见药典。伪品:性状与
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点,两端较钝圆,比较胖,中柱细小,显微镜下
观察,韧皮部束1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