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我国制造2025并非工业4.0-应远离特定的利益集团.pdf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我国制造2025并非工业4.0应远离特定的利益集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姜荣春撰文指出,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顶层
设计,我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应该是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产业生态系统
和创新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互动,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眼
下,落实这一原则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体制内外
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力,让市场真正主导规划落实过程,不被特定利益集团左
右。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为未来十年引领和指导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制造2025规
划》尚未正式公布,便引发广泛关注,各界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读,但其中一些观点
的看法则值得商榷,需要厘清概念,把握其战略内涵。
当此之时,德国工业4.0的概念全球走热,将我国制造2025看成是该概念的我
国版的观点也流行起来。
一些人甚至将我国制造2025与发展互联网+或工业互联网划等号。不可否认,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基地,但要注意的是,我国的产业基础与德国迥异,我国制
造业在各地发展极不均衡,劳动者素质的差异也很大,德国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但
不可照搬或直接移植。
从内容上来看,发展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是我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但不
能囊括全部。实际上,我国制造2025不仅包括促进一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包括培
育新兴产业和业态。其中,制定互联网+计划和促进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
就是要把一些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这也是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在中德两国,上述概念已分别上升为各自的国家战略,但不同的是,两国的主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导机构并不相同。我国制造2025由工信部和两院院士等技术部门和专家主导前期研究
和规划制定,从诞生之初就是个规划和战略。
而德国工业4.0最早由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专家提出,后由德国经济部联合其他相
关部门,启动并接管其工业4.0平台建设后,才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意味着,我国制造
2025的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德国工业4.0则有类似公共服务的涵义,更偏市场化。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压力持续
加大,如何既成功摆脱片面强调增长的思维惯性,又找到中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新动
力,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首要难题。
在这一背景下,实施我国制造2025,旨在实现经济在合理区间内的持续增长和
夯实转型升级基础,而非简单的建设制造强国或者打造几个高精尖产业亮点。
值得澄清的是,强调制造强国,并不意味着不发展服务经济。实际上二者互相
依存,互为因果。我国制造2025是个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挥和挖掘我国固有优势,
通过稳步和可持续的产业升级,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过程。
不可否认,我国有部分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但作为一个
体量如此庞大又存在较高异质性的发展中经济体,寄望于凭借一个规划在十年内追赶
甚至赶超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并不现实。
我国的优势集中在成本、规模和性价比上,这是现阶段维持产业竞争力的关
键。目前,这些优势仍有发挥余地,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这些国家以发展我国家为主,其市场
的开拓仍然要靠综合成本优势。
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我国制造2025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应该是构建
以市场为主体的产业生态系统和创新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互动,实现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眼下,落实这一原则的重中之重,是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效发挥
体制内外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力,让市场真正主导规划落实过程,不被特定利
益集团左右。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