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主题公园设计概念设计说明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兰州市九州体育主题公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方案说明
第一章 印象篇(Impression)
1.1 区域位置及用地规模
宏观区位: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是黄河流域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市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形成了独特而美丽的城市景观。
中观区位:九州开发区区位优势明显,离兰州市较近,距城区中心仅5公里,开发区东侧是风景秀丽的五一山,南边是著名的白塔山公园,西侧是有名的九州台,区内环境优美,自然地貌相对平缓,水文地质条件较好。
微观区位:本次规划区位于天沁山庄和五金仓库以北、九州开发区东出口道及兰州北山林场以南、109国道以西、五一山西坪以东的九州区域,该片区是兰州市实施中心城市向黄河北岸拓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距市中心约3公里,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
用地规模:规划用地面积3140亩左右。
1.2区域自然条件:地理、气候兰州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为2600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250~350毫米,并集中分布在6~9月。年平均气温9.1。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市树:国槐;市花:玫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
《公安特警营房建设标准》
甲方提供的各项电子版资料;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既有规划。
1.7 用地未来发展评价
盐场地区具有良好的环境资源,且距兰州市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对周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确定对该区域进行开发,值得肯定。`
应深入认识本项目开发的潜力。该地区拥有营造综合性体育公园的资源优势,可考虑发展成为兰州市民乃至全国假日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1、8现状用地
基地现状基地现状多山、少平地,,山体裸露,少植物;道路等级混乱,不成系统;建筑物质量较差,各项城市设施缺乏,生活条件差。
现状用地性质混乱:1、学校用地 2、道路用地3、果园用地4、康乐老年公寓用地5、鱼塘用地6、公共绿地用地7、建筑用地8、苗圃用地9垃圾用地10工业用地11、仓储用地12、花圃用地13、林场用地14煤炭市场用地15、企业用地16、水域用地17、施工用地18、平整用地。
第二章 规划篇(Design)
2.1 规划指导思想
娱乐、休闲、运动相结合;
突出重点、形成亮点、创造特点;
生态优先、效益并重;
以项目促开发,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底蕴,以空间求特色,以产业求发展。
2.2 规划原则
2.2.1 景观规划建设的宏观统一性原则:
指整个体育主题公园在建设时保持文化、风格、主题以及规划的统一协调性。
2.2.2 生态保护原则:
体育主题公园内任何规划都必须兼顾生态保护原则,如对山体设计要考虑山体的保护,生态保护规划是前提,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的核心和原则。
2.2.3 植物景观布点的丰富性原则:
亲切小空间里布置丰富多彩并协调总体格调的景观设施。特别注重在儿童公园区,“手拉手”体育公园区和各区景观道路沿线地带。
2.2.4 以人为本原则:
考虑安全便捷和视觉欣赏,通道的无障碍设计,特别注重人参与体验运动、休闲环境的营造。
2.2.5 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资源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的关系;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现整个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2.6 区域协同发展原则:
加强横向联合,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在发展本区域的同时,加强与周边区域协作配合、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跨地区的综合性体育公园。
2.3 规划构思
2.3.1 互动·和谐·功利 整体发展
互动经营、重在和谐,意在功利,实现产业互动,整体升级,相互融合,整体受益的目标以推进整体发展。
2.3.2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今天,生态思想已深入人心,“生态模式”已逐渐成为城市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本规划首先确定生态优先的规划思想,建立生态的安全格局。
2.3.3 延续、构建
延续城市整体结构,保障城市空间延续,尊重场地记忆,发掘场景特色,形成“复合的网(路网),生长的轴(景观轴线)、聚集的核(手拉手体育公园)”为特征的新空间。
构建“大公园系统”来优化整体空间,强调“大视线”景观构架,形成“有序、有绿、有情”的和谐生活秩序,实现休闲、度假、健身高度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