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第03期)(带答案) .pdf
专题11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4-北京•中考真题)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瑚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多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隶而从者呻的“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从头至尾B.择善而从C.从长计议D.从天而降
2.对“其境过清”中“境”的理解,下列不正硕的一项是()
A.溪水时隐时现,溪岸交错不齐,渺远不见源头。
B.竹子树木丛生,枝叶茂密繁多,环绕小潭四周。
C.地处荒僻之野,平时没有人来,环境寂静寥落。
D.小潭清幽深邃,风光明媚可爱,空气清爽宜人。
3.根据《小石潭记》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二十五,游里湖,登放鹤亭,旋泊西泠桥。登岸步入西村,隔岸望孤山后。朱阑傍水,翠幕垂窗,古
楼覆屋,小艇系门。余乃悦其幽寂,呼舟对渡,果佳境也。
(取材于浦访君《游明圣湖日记》)
“隔”,产生距离,引发好奇。柳宗元隔竹听声,小石潭水声“如鸣佩环”,他“心乐之”,于是“”,
探看小潭全貌;浦杭君隔岸观景,孤山后景色秀丽,色彩斑斓,他“悦其幽寂”,于是“”,得以欣赏“佳
境”。
【答案】1.B2.D3.伐竹取道呼舟对渡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去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游明圣湖日记》:
二十五那天,游完里湖,登上放鹤亭,一会儿又把船停在西泠桥下。爬上岸走到西村,隔着对岸眺望孤山。
红色的栏杆靠着水边,翠绿的帘幕垂挂在床上,古楼覆盖着小屋,小船系在门外。我因为环境的幽寂感到
愉悦,于是叫了一只船过河一看究竟,这实在是绝妙的境界呀。
(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那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枢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硕的一项是()
A.佳木哲而繁阴秀:茂盛
B.杂然而前既者陈:陈旧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