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分析】【基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pdf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实验目的】
1、分析EthernetII标准的MAC层帧结构;
2、了解IEEE802.3标准规定的MAC层帧结构;
3、掌握网络协议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4、掌握协议数据发生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
4学时
【实验环境】
本实验需要2台试验主机,在主机A上安装锐捷协议分析教学系统,使用其中的
协议数据发生器对数据帧进行编辑发送,在主机B上安装锐捷协议分析教学系统,使
用其中的网络协议分析仪对数据帧进行捕获分析,以此增强对数据链路层的理解和
对以太网数据帧的理解。实验拓扑如图2-4所示:
图2-4实验拓扑图
【实验内容】
1、学习协议数据发生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学习网络协议分析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学会使用协议数据发生器编辑以太网帧;
4、学会分析数据帧的MAC首部和LLC首部的内容;
5、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6、理解MAC首部中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功能;
7、学会观察并分析数据帧中的各个字段内容。
【实验流程】
图2-5实验流程图
【实验原理】
目前,最常见的局域网是以太网。以太网的帧结构如图2-6所示:
目的地址DMAC源地址
SMAC
帧类型/长度
TYPE/LEN
数据
DATA
帧校验
FCS图2-6以太网帧结构
名字段的含义:
z目的地址:6个字节的目的物理地址,标识帧的接收结点。
z源地址:6个字节的源物理地址,标识帧的发送结点。
z帧类型/长度(TYPE/LEN:该字段的值大于或等于0x0600时,表示上层数据使用
的协议类型。例如0x0806表示ARP请求或应答,0x0600表示IP协议。该字段
的值小于0x0600时表示以太网用户数据的长度字段,上层携带LLCPDU。
z数据字段:这是一个可变长度字段,用于携带上层传下来的数据。
z帧校验FCS:以太网采用32位CRC冗余校验。校验范围是目的地址、源地
址、长度/类型、数据字段。
当以太网数据帧的长度/类型字段的值小于0x0600时,说明数据字段携带的是
LLCPDU。
图2-7LLCPDU格式
三种LLC帧的控制位:
1位7位1位7位信息帧0N(SP/FN(R
监控帧10SSXXP/FN(R
无编号帧11
P/FMMM
MM
图2-8LLC控制位的示意图
zN(S:是发送帧的序列号;
zN(R:是接收帧的序列号;
zP/F:是POLL/FINAL轮询/终止位;
zSS:是监控帧类型指示。标识监控帧的具体类型,即:RR(接收就绪、RNR(接收
未就绪利REJ(拒绝;
zMM-MMM:无编号帧的修饰段,定义发送无编号帧的具体类型。
【实验步骤】
步骤一:运行ipconfig命令
1、在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界面中输入命令:ipconfig/all,会显示本机的网络
信息:
图2-9获取本地的MAC地址
2、观察运行结果,获得本机的以太网地址。
步骤二:编辑LLC信息帧并发送
1、打开协议数据发生器,在工具栏选择“添加”,会弹出“网络包模版”的对话框,
如图2-10所示,在“选择生成的网络包”下拉列表中选择“LLC协议模版”,建立一个
LLC帧;
图2-10添加一个数据包
2、在“网络包模版”对话框中点击“确定”按钮后,会出现新建立的数据帧,此时在
协议数据发生器的各部分会显示出该帧的信息。如图2-11所示:
图2-11新建的LLC帧
z数据包列表区中显示:新帧的序号(为0、概要信息;
z协议树中显示以太网MAC层协议;
z数据包编辑区中显示新帧各字段的默认值;
z十六进制显示区中显示新帧对应的十六进制信息。
3、编辑LLC帧
在数据包编辑区中编辑该帧,见图2-12;具体步骤为:
图2-12编辑LLC帧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