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历史小论文1200字.doc

发布:2017-01-11约1.56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历史小论文1200字 夏朝到底是谁建立的? 作者:方城县广阳镇一初中 九二班 李英汉 辅导老师:乔国鹏 我的弟弟上七年级,期中考试时有一题错的很古怪:夏朝是谁建立的?他按照课本回答是“禹”,但标准答案上却是“启”,问老师,老师也说不很肯定,弟弟就拿着问题来问我。我很奇怪,夏朝是谁建立的,这难道有争议吗?查查资料再说。 先看看宋朝人编写的《三字经》怎么说吧:“夏传子,家天下。”没说谁建立了夏,但透露一个信息:从古至今,人们一般认为“家天下”是一个王朝开始的标志。禹死后,他的“合法继承人”应该是东夷的伯益,而不是后来夺取政权的启。所以禹的时代是“公天下”而不是“家天下”。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以往的教材(如2000年以前的人教版历史教科书)都明确提出:启建立夏朝。老师们接受的正是这样的教育,所以当现在的教材提出“禹建立夏朝”的说法时,老师也有些糊涂了。 但“家天下”的开始意味着王朝建立的说法,在今天的历史学界产生了争议。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逐步提出了新的概念。 恩格斯提出的国家概念是 “公共权力的设立”, 德国罗曼·赫尔佐克《古代的国家——起源和统治形式》一书,也提出真正可作为识别国家的标准的,乃是长期设立的统治机构。我国著名学者谢维扬教 授对中国早期国家作了专门研究,提出早期国家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早期国家拥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最高政治权力中心,或者称之为统治者或统治集团。第二,早期国家拥有与其中央权力的实施相适应的行政管理和政治机构,包括官署、军队、监狱等。 也就是说,按照今天的学界标准,国家建立(或者说王朝建立)的标志是:中央享有最高权力,拥有官署、军队、监狱、刑法等国家机器。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对禹和启谁是夏朝的建立者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认识,即:谁最先掌握绝对权力并建立官署、军队、监狱、刑法等国家机器,谁就是王朝的建立者。 启是禹的儿子,要稍晚一些,那我们就从禹来看起。 首先,禹有没有掌握最高的权力呢?答案是:有。 据古书《左氏春秋》记载,禹王在会稽山大会部落首领,防风部落酋长迟到,被大禹处死。这说明大禹已经形成凌驾与其他部落之上的“绝对权力”,是真正的中央集权的开始了。另外,禹曾划分全国为九州,铸九鼎以镇之;规定了各地的贡品赋税,这些都说明,禹在位期间,已经拥有了管理天下的最高权力。 其次,禹的时代有没有建立官署、军队、监狱、刑法等国家机器呢?答案同样是肯定的。 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论语?泰伯篇》)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禹是有宫殿的,虽然简陋。 禹对多次叛乱的苗族进行征伐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 太 平御览·随巢子》)。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军队。 禹让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刑法。 虽然他的王位来自于“禅让”,但他晚年培植自己儿子启的势力,冷落“法定继承人”伯益,最终让启顺利的接过了王位,很明显,禹是“家天下”的始作俑者。 另外,人们称禹为“帝禹”“禹王”,这也从侧面说明,在禹的统治下,已经不是松散的部落联盟,而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了。 综上所述,禹已经具有了一个王朝开创者所应该具有的一切要素,已经开创了一个王朝坚实的基础,因此,他无愧于夏朝开国君主的称谓。 老师评语:鲁迅说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许多历史问题并没有形成定论。不过,有争议才有魅力。本文的小作者能在图书室和网上搜寻到如此丰富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实在是难能可贵。虽然,他的论证中仍然存在有不够严密的地方。姑且作为一家之言吧。 篇二:高一历史小论文 如何让高一历史教学效果更好 漳县一中 韩茹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下,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有较大的收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这需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巧设情景,达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字:兴趣主动性效果 现今在新课改下,人教版的历史教材有三个必修模块,高一就涉及两个模块,必修一,必修二。高一历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和收获呢,这正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历史学科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其他学科无法代替。教师在讲课前应该谈历史学科的作用。注意切忌死搬硬套,可以讲述与本学科有关的典型事例,这些事例应具有很强的教育效果,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如,教师可以讲埃及金字塔的来历、奇特现象,以及现在仍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使命感。另外,可把学习内容和当今的社会形势、时事紧密结合起来,如还没有解决的台湾问题。加强历史教育,可使青少年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为祖国统一大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