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标准化 _原创文档.pdf

发布:2024-11-26约9.0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TBT技术性贸易壁垒、WTO(世界贸易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

盟)、IEC国际电工委员会、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操作规范

世界标准日:每年的10月14日

GB14685—2003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代号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标准化的实质与目的: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

“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

农业标准化: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成标准,

加以实施,并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

农业标准化范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用微生物业。

农业标准化体系:一定范围内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农业标准体系基本特征:配套性、协调性和比例性。

农业标准体系、构成

定义与实现某一特定的农业标准化目的有关的农业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

构成围绕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范围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

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还包括支撑和服务农业的饲料、动植物保护和检疫、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

面的标准。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种植业标准化,林业标准化,畜牧业标准化,水产业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地域产品保护标准化,生态

建设标准化,农业信息标准化。

标准化原理:以标准化实践工作为基础,经总结、概括和提炼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化活动客观规律,并为标准化实

践所验证。

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简化、统一、协调、选优

农业标准化四原理的关系:经过充分协调,通过选优以实现最佳效果的简化和统一。

标准化原理的基本内容、特点、关系及标准化原理的应用。

简化原理基本内容: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

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应用:产品、生产过程、管理业务

统一原理基本内容: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定的一致规范,应与被取代的

事物在功能上达到等效。

协调原理基本内容:在标准系统中,只有当各个局部(子系统)的功能彼此协调时才能实现整体系统的功能最佳。

优选原理基本内容: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

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四原理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1.简化原理和统一原理是从古代标准化形式中总结出来的;简化和统一相互渗透;但简化和统一又不相同。

2.协调原理和优化原理是从近代标准化的特点中概括出来的;简化和统一都要经过协调达到选优的目的。

3.经过充分协调,通过选优,以实现最佳效果的简化和统一。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形式:简化、统一化、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动态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的范畴:对象或领域、内容、级别

一、对象(Subject)或领域(Field)

农业标准化对象主要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成果2.过程3.行为4.条件因素

三、级别

1.农业国际标准化:所有国家有关机构都可参与的农业标准化。

2.农业区域标准化:仅世界某个地理、政治或经济范围内的国家的有

关机构可参与的农业标准化。

3.农业国家标准化:在某个国家一级进行的农业标准化。

4.农业行业标准化:在某个国家的农业行业一级进行的农业标准化。

5.农业地方标准化:在某个国家的某个地区一级进行的农业标准化。

6.农业企业标准化:以提高农业企业管理和效率为目的,对农业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管理和工作事项进行有

组织、有计划的农业标准化。

我国制定标准的程序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阶段名称代码任务时间(月)ISO/IEC

预阶段(00)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PWI)00

立项阶段(10)提出新工作项目(NP)310

起草阶段(20)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WD)1020

征求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