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计划.doc

发布:2025-02-03约5.6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物理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走探究式学习之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具体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带着物理的眼光走进生活,激励同学们认真研究生活,并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知识,拓展视野,形成务实的探索精神。

2、?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发展教研和科研水平,形成一支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及课后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

2、?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素材收集整理,学会原理分析,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积极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由12个班学生自己报名组成,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的物理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素养。

三、课程内容: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高一年级,一学期,18课时)

第一章、力学篇

第二章、热学篇

第三章、电学篇

第四章、光学篇

第五章、科技与物理

四、重点、难点:

重点: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认识。

难点:培养认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方法。

六、具体措施:

1、内容与活动、课堂、课外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地理知识。

2、多发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践。

3、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物理知识相结合。

4、活动过后进行总结、评价,落到实处。

七、本课程教学的评价

根据本校本课程的特点,其评价应特别注重学生的修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和参与程度都是学分评定的重要依据。

八、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教学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备注

1

生活中的物理1

1

2

生活中的物理2

1

3

生活中物理3

1

4

教室里的物理知识

1

5

厨房里的物理知识

1

6

微波炉原理

1

7

微波炉的安全使用

1

8

日光灯的原理及简单故障维修

1

9

了解冰箱的构造

1

10

超声波的应用

1

11

磁浮火车

1

12

家电要慎用!常见电磁辐射大揭秘

1

13

太阳能发电是怎样的

1

14

电灯的发明

1

15

数字电视离百姓越来越近

1

16

电风扇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1

17

生命探测仪为地震救灾贡献力量

1

18

中国神舟飞船中的几个物理知识

1

19

20

生活中的物理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知道产生这些现象的物理原理

3、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有关现象,并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1、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可以找机会试试

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2、1912年秋天,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正在波浪滔滔的大海中航行着。很凑巧,离“奥林匹克”号100米左右的海面上,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同它几乎是平行地高速行驶着,忽然间,那“豪克”号似乎是中了“魔”一样,突然调转了船头,猛然朝“奥林匹克”号直冲而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舵手无论怎样操纵都没有用,“豪克”号上的水手们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它将“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这。。。。。。。。是故意的吗?

此海上的飞来横祸,是伯努利原理的现象。流体有这样的性质:它们流动得快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小;流动得慢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大。两船并排航行时,两船之间流道比较狭窄,水流得要比两船的外侧快一些,因此两船内侧受到水的压力比两船的外侧小。外侧的较大压力就会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两船推向一侧,造成了两船的相吸的现象。“豪克”号船只小重量轻,就跑得更快些,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它改变了航向,直撞向巨轮。

3、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如果向下猛一拽,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如果用力慢慢拉线,则上面的线断开,这是为什么?课后大家可以试一试

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且球的质量又很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这样,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力缓慢增大,可认为每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