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ppt_.ppt

发布:2017-11-24约5.93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立志学礼乐 孔子 生活 的 时代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国有制),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私田”)。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孔子的教育事迹及思想 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1)“仁” (2)“礼” (3)“为政以德” (4)“有教无类” A、(1)(2)(3)(4) B、(2)(3)(4) C、(1)(3)(4) D、 (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前551-前479) (前427-前347) (前384-前322)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五句《论语》经典名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生活十分贫困。 “吾少而贫,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007年12月20日,作为非洲首家孔子学院的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迎来了两周岁生日。 2007年3月14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孔子学院正式宣告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在澳大利亚境内成立的第三所孔子学院。 一、开创儒家思想 1、主要背景 (1)个人 (2)社会背景 深受礼乐思想影响;与礼乐思想相始终 出身 讲学 学习 为政 周游列国 整理典籍 自学礼乐 传承礼和仁;创办私学 官:中督宰——司寇 政治主张未被采纳 ● 【2】.产生背景 ①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  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文化思想) ②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  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 .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 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阅读下列材料: (1)春秋时期,出现了“臣杀君、子杀父、少陵长、庶废嫡”等行 为,孔子对此十分愤怒。 ——《中国哲学史通览—秦哲学》 (2)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64人跳的舞,天子专用)于庭”,孔子对此举动极为愤慨,叹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 ——《论语?季氏》 请回答:(1)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状况? (2)孔子的态度是什么?他准备怎么做? 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道义 一、开创儒家思想 2、核心内容 礼 仁 中庸 秩序 爱人 礼:等级规范 仁:人际关系 礼有仁无 ——矛盾激化 礼无仁有 ——尊卑模糊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 ● ⑴“礼”的思想 ①含义: ②地位: 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制度、准则, “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礼治”(“德治”) 方法——克己复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