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时电源间的变换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ppt
等效电路模型受控电源实为一双口元件,即它含有两条支路,一为控制支路,另一为受控支路。电路符号:+–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NOTE:受控源不代表外部对电路施加的影响,只表明电路内部电子器件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的一种模型,以表明电子器件的电流、电压的转移(transfer)关系。NPN型三极管e(1)四种类型?:电流放大倍数四端元件bi1+_u2i2_u1i1+输出:受控部分输入:控制部分1)电流控制的电流源(CurrentControlledCurrentSource,CCCS)箭头是想说明若使实际电压源接近理想的情况,内阻应该如何选择?**需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化简电路的方便。正真的电压源与电流源内阻特点不同,这样的变化从电源的角度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理想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端口电压是固定的,不存在等效的问题;而实际电源的伏安特性与电压源和其电流均有关系。**注意:i2的方向是由i1决定的,不能自己定义。下面的几个类型也是如此。**受控源因为存在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为例题中是受控电压源,当i1没有产生的时候,它可视为短路。因此存在受控和被控的关系。**等效电阻为负,说明ab端以右部分的电路对外提供能量,即电路有功率放大作用。**无源°°°三端无源网络:引出三个端钮的网络,并且内部没有独立源。§2.3T型、型网络的等效变换(Y—?变换)三个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个节点上,它们的另一端接在三个不同的端钮上。T型(Y型)网络R1R2R3123123(?),T(Y)电阻网络是三端无源网络的两个例子特点:三个电阻分别接在两个端钮之间,使三个电阻构成一个回路。为什么要进行两者之间的转换呢?π型(Δ型)网络R23R12R31123132特点:上图等效变换条件:?对应端流进或流出的电流相等;?对应端间的电压相等。保证变换前后电路的外特性不变。Y接:用电流表示电压u12Y=R1i1Y–R2i2Y?接:用电压表示电流i1Y+i2Y+i3Y=0u23Y=R2i2Y–R3i3Yi3?=u31?/R31–u23?/R23i2?=u23?/R23–u12?/R12R12R31R23i3?i2?i1?123+++–––u12?u23?u31?R1R2R3i1Yi2Yi3Y123+++–––u12Yu23Yu31Yi1?=u12?/R12–u31?/R31(1)(2)R12R31R23i3?i2?i1?123+++–––u12?u23?u31?R1R2R3i1Yi2Yi3Y123+++–––u12Yu23Yu31Y由式(2)解得:i3?=u31?/R31–u23?/R23i2?=u23?/R23–u12?/R12i1?=u12?/R12–u31?/R31(1)(3)根据等效条件,比较式(3)与式(1),得由Y接??接的变换结果:R12R31R23i3?i2?i1?123+++–––u12?u23?u31?R1R2R3i1Yi2Yi3Y123+++–––u12Yu23Yu31Y或类似可得到由?接?Y接的变换结果:或上述结果可从原始方程出发导出,也可由Y接??接的变换结果直接得到。由Y??:由??Y:特例:若三个电阻相等(对称),则有R??=3RY(外大内小)13(1)等效对外部(端钮以外)有效,对内不成立。(2)等效电路与外部电路无关。R31R23R12R3R2R1应用:简化电路例.桥T电路1k?1k?1k?1k?RE1/3k?1/3k?1k?RE1/3k?1k?RE3k?3k?3k?1231232’132’§2.4含独立电源网络的等效变换一、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实际电压源一个实际电压源,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uS与一个电阻Ri串联的支路模型来表征其特性。当它向外电路提供电流时,它的端电压u总是小于uS,电流越大端电压u越小。u=uS–RiiRi:电源内阻,一般很小?i+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