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炼钢厂设计-炼钢部分复习资料.doc

发布:2017-05-26约4.0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炼钢厂的生产规模指该厂年产原钢的数量,即合格钢锭或合格连铸胚或者二者之和的年产量。 转炉炉型由大产帽、炉身、炉底组成 转炉炉型是指转炉炉衬内部空间得几何形状 转炉炉型按熔池形状分为筒球型、锥球型和截锥型 炉容比=有效容积/公称容量(Vt/G) 高径比:转炉炉壳总高H与转炉有效容积D壳之比值 转炉炉型为什么像矮胖型发展? 答 1在炉膛体积一定时,高径比过大,反应面积反而小 2减轻氧气流股对炉壁的冲刷,对延长炉衬寿命有利3厂房比较低,基建费用比较少4转炉倾动力矩减少,耗电减少 转炉炉衬由永久层、填充层、工作层组成 工作层的材质:镁碳砖和焦油白云石砖 填充层的材质:焦油镁砂 永久层:镁砖(保护炉壳) 为什么要有填充层?答:填充层能减轻炉衬受到热膨胀时对炉壳产生挤压和便于拆除工作层 为什么要有冷水口?提高炉帽寿命,减少炉口沾渣 水冷炉分类:水箱式和埋管式 水箱式:制作方便但受热不均易烧穿。埋管式:制作难度大成本高,不易维修,但是使用效果好 转炉与承装置:托圈、炉壳与托圈连接装置、耳轴及其轴承。炉壳与托圈连接装置:1支撑托架夹持器2吊托式连接装置 耳轴与托圈连接方式:直接焊接、法兰螺栓连接、静配合连接 倾动机构的要求:1倾动角度±360°2能平稳又准确的停在任意倾角位置上3要与氧枪副枪炉下钢包车烟罩等设备联锁4转炉应具有两种以上的传动速度5能适应一定的载荷变化和结构变形,应鱼油减缓动载荷和冲击载荷的性能6运转安全可靠,结构紧凑,重量轻机械效率高,安装维修方便 最佳耳轴位置确定的要求:1安全:在任何位置自动回复零位2经济:最小倾动力 如何确定耳轴位置?答:1要求(详写)2耳轴位置在零心之上并尽量接近重心。但①转炉倾动还要考虑摩擦力作用②新老炉质量和重心位置不同③转炉在不同倾动角度时重心位置不同④转炉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炉口扒渣和情况变化,重心位置不同 倾动机构类型:落地式 半悬挂式 悬挂式 顶底复吹转炉炉型略是呈矮胖型,熔池常为截锥型,熔池深度主要取决于地步喷口直径和供气压力,同时兼顾顶点氧气的穿透深度,力求吹炼平稳 顶底复吹转炉主要参数确定:1炉容比。复吹转炉的炉容比可略小于顶吹转炉2高径比。复吹转炉高径比略小于顶吹转炉(1.25—1.45) 底吹气体气源有:氮气 氩气 氧气 压缩空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等 按照吹炼功能,顶底复吹法可分为:强化冶炼型 增加废钢比型 加强搅拌型 铁水的供应方式:混铁车和混铁炉。混铁炉:均匀钢水成分和温度,有利于转炉吹炼,但热损失大,投资大。混铁车:投资省 热损失少 高位料仓布置三方案:共用高位料仓 部分共用高位料仓 单独高位料仓。现在普遍使用部分共用高位料仓(避免由于转炉停炉后料仓内剩余石灰粉化) 平均小时耗氧量Q1与制氧机有关;高峰小时耗氧量Q2与储氧系统有关;液压系统:应付特殊情况发生 氧枪由喷头 枪身 尾部 三部分组成 双流通氧气喷头分主氧枪和副氧枪。主氧枪通向熔池底部供氧气,副氧枪流通所供氧气用于炉气中CO二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出快速化渣外,可以提高废钢比 炼钢电弧炉炉型 截锥型电弧炉炉坡倾角45°(补炉镁砂的自然锥角为45°) 电炉熔池直径D和熔池深度H之比,D/H在5左右比较合适 电炉炉口坎平面应高于钢液面20~40mm。炉坡与炉壁连接面应高于炉门坎平面30~70mm,以轻炉渣对炉壁与炉坡接缝处的侵蚀 电炉熔化室上缘直径D>D熔(即上大下小,炉壁做成倾斜状,倾度角6°) 现代电弧炉只设一个工作门,其尺寸要考虑下列因素:1便于观察炉况2能良好地修补炉底和整个炉坡3采用加料机加料的炉子,料斗应能自由出入4能顺利取出折断电极 电炉炉门门框应向内倾料8~12°(为密封) 为了防止打口电炉出钢口以后钢水自动流出,流钢槽一般向上倾斜约7~10° 功率水平:通常指每吨钢占有的变压器额定容量。即功率水平=变压器额定剂量/公称容量或实际出钢量 电弧炉主要电路:高压电缆→电极。主要电路组成: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短网。短网:电弧炉变压器工作侧到电极。其组成为铜排、软电缆、电极横臂 电缆的倾动机构,应能使炉体向出钢方向倾动40~45°(出钢槽出钢)或15°(偏心炉底出钢)。向炉门方向倾动10~15°,以便于扒渣等操作 为什么使用水冷壁和水冷炉盖(即钢液面让水冷,钢液面之下不用水冷)?答:超高功率电弧炉单位功率较高电弧对炉壁和炉盖的热辐射强度高,导致使用耐火材料砌筑的炉衬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故使用水冷炉壁和水冷炉盖 炉外精炼的目的:深脱碳 脱硫 脱氧 除气 除气去夹杂 调整钢液成分 调整钢液温度 炉外精炼的手段:真空 搅拌 渣洗 喷吹 喂丝 加热 调整气氛 调整成分 炉外精炼常用设备名(简称):RH LF VOD VD AOD TN ASEA-S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