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的轮换工兄弟.doc

发布:2017-03-06约2.14万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的轮换工兄弟   轮换工:上世纪八十年代胜利油田在油区或山东的贫困地区招的临时性用工。最早的一批轮换工应该是1984年,起初全是钻井工。后来也招作业工、汽车司机等工种。轮换工,顾名思义就是这批到期另一批来替换,用工合同规定到期不能续签(其实不然)。1986年,我们县以劳务输出的形式给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输送了一批农民轮换工,共160人,笔者是其中之一。工种多是作业工,其中有十人在油管队干管子工。我被分到滨南采油一矿作业七队,干作业工。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那批轮换工都已近知天命之年。有的已英年早逝,与我们阴阳两隔了。写下这些文字,借以追忆似水流年,以及我们永远逝去的青春岁月。   小 黄   夏天的一个夜晚,我接到小秦的电话,说小黄没了,死时眼睛睁得大大的,人们试图帮他闭上,却不成。   半年前,也就是刚过蛇年春节不久,我曾经接到小秦的电话,说小黄得了白血病,我很震惊。小秦说他正在联络一起干过轮换工的工友们,给小黄经济上的支持。小秦信心满满,我们那帮轮换工工友确有不少成了当地的所谓的土豪。小秦说,秋善你给小黄打个电话安慰安慰他。我明白小秦的意思,但我却不能打这个电话。说什么呢?说你放心,我会帮你的。我能帮小黄多少呢?这么重的病,我能和平常一样和小黄打哈哈吗。我对小秦说,你先别跟小黄说我已经知道他得病的事,我回山东时去看他,到时我会和你联系。   没想到半年不到,还没等我回山东,小黄已经走了。   小黄叫黄月亭。看名字你一定错以为这是一个秀气的女孩名字,又是月又是亭的。我一直纳闷,小黄怎么有这么一个名不符实的名字呢。   小黄是我们县胜利乡人,胜利油田就是因为最早在这个乡打的探井发现了工业油流,定名为胜利油田。现在这个乡和宁海乡一起划归胜坨镇了。   我们那批轮换工来自全县的各个乡镇,和村干部没有点过硬的关系是去不了的。我之所以能去干轮换工是因为我二姐的大伯哥在县委组织部任干事,160个名额,县直机关予留了15个名额,我二姐的大伯哥给我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小黄能去干轮换工,是他自己争取来的,而且来滨南后直接分到了油管队,分到油管队的都是有关系的,这样的幸运儿,只有十位。后来我因工伤也调到了油管队,那已经是1989年的事了。   没来油管队之前我就认识小黄。他跟车到井场送油管、抽油杆时,因为是老乡,我们也搭把手帮他卸车,井场泥泞,经常於车,我们就先停下起下油管,解下大绳先用作业机拖车。有时候我们不上班在队上休息,他如果去附近井场送油管,也到我们队上去找我们玩,我们几个作业队的老乡就去路边的小卖部老林那里买来酒肉招待他和司机。后来我才明白,他去队上找我们玩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顺便从我们队的角落里弄点废铁,在返程途中找家废品收购站卖掉。   油管队在滨南采油厂院内,那时候还叫会战指挥部。那时候的滨州老百姓习惯把滨州叫北镇,北镇人习惯称滨南采油厂为一分厂。一分厂,这应该是滨南采油厂最早的叫法了。自从油管队来了我那帮轮换工兄弟后,正式职工就很少干活了。运油管多是半挂车,司机也大多是从牟平招来的轮换工。我们那批轮换工除了这十个分在油管队以外,其他的被分到四个采油矿上干作业工。作业是比钻井还苦还累的活,许多家境稍好或有其他门路的,都干了不久就走了。   油管队的这几位工友和各矿上的作业工工友建立牢固的友谊不只是我上面说的这些原因,还有就是油管队的地理位置在滨州市里,工友们往返垦利老家必得去滨州乘车或下车,油管队成了中转站。我经常是从矿上由一名休息的工友骑自行车驮着,先去车站买票,如果是下午的票,中午就去油管队找工友吃饭喝酒。从垦利回来后也是先到油管队,再给队上打电话,看谁休息就让谁骑自行车来油管队接。这也不是油管队在工友们中地位重要的主要原因。   真正奠定油管队的工友在广大工友们心中地位的是他们出头帮助作业队的老乡们打过几架。   我们刚到滨南那会儿,不但受正式职工的欺负,还受比我们早来两年的同是轮换工的邹平人的欺负。有的工友受了欺负,就到油管队和工友们说,油管队虽然人少,心还是齐的,关键是他们有车,尽管司机不是老乡,但一说打架,司机们都乐意帮这个忙。那时侯车辆很少,有了车的这帮工友相当于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到了某队上,找到某人,一顿群殴,打完上车就跑。被打的根本来不及反应。这样的战例有过几次后,作业队上的兄弟们更愿意接近油管队的工友们了。   打架的事,只要小黄在,他是当然的主角。挨过他打的都说,小黄出手太黑了。小黄180厘米的个子,腿长,一抬脚,能直接踢到对方脸上。   现在你该明白为什么小黄能来干轮换工是他自己争取来的了吧。   小黄在来滨南前就是胜利乡头号的坏孩子了。他时常谦虚地说自己在胜利乡排第二,第一是他的表弟小崔。他说的小崔叫崔海滨。我和崔海滨小黄一起喝过酒,对小黄称他表弟他大为不满,说小黄没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