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 古诗三首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1-22约3.6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古诗三首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古诗三首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包括《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天门山》三首古诗。这些古诗均选自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选古诗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与学生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象有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已掌握的生字词和句式,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感受诗人对自然美的描绘。此外,这些古诗的韵律和意境,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句,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发展批判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情感表达,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体验古诗中的审美情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激发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天门山》三首古诗。

②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③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特点。

2.教学难点

①正确把握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②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③深入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④将古诗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介绍古诗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2.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诗句意象,促进思维碰撞和深度理解。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诗人创作情境,增强体验感。

4.实施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团队合作编写短诗,提高创作能力。

5.使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6.通过游戏化学习,如诗词接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记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我们身边的美景”为主题,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眼中美丽的自然景观。接着提出问题:“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描绘这些美景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的基本内容。通过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例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时,重点解释“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

其次,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审美价值。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韵律美,感受古诗词的音乐性。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以下练习:

(1)让学生自选一首古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2)进行诗句接龙游戏,要求学生用上一句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句诗句的第一个字。

(3)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创作情境。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1)熟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并分享给同学。

(3)结合所学,尝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短诗。

知识点梳理

1.《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诗句理解: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紫色烟雾的景象。

-“遥看瀑布挂前川”:从远处观看,瀑布像一幅挂在山川之间的画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水流从高处飞泻而下,高达三千尺,其壮观程度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垂落。

-修辞手法:比喻(银河落九天)

2.《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

-诗句理解: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晴天时湖面波光粼粼,非常美丽;雨天时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风味。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要把西湖比作美丽的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同样适宜。

-修辞手法:比喻(西湖比西子)

3.《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诗句理解: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楚江从中截断,形成一道天然的门户。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流到这里又回转方向。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帆从日边驶来。

-修辞手法:对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古诗词的朗读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