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图”谋中考--物理解题中“图像法”的运用(共11张PPT)要点.ppt

发布:2017-05-22约1.51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图”谋中考 ——物理解题中“图像法”的运用 将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竖直插入水槽中,从玻璃管上端缓慢注入某种不溶于水的液体。稳定后测得这种液体长度为l,管内水面下降h,如图。忽略水槽中水面的升降,则该液体密度为 。若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则该液体对水做的功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审题 将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竖直插入水槽中,从玻璃管上端缓慢注入某种不溶于水的液体。稳定后测得这种液体长度为l,管内水面下降h,如图。忽略水槽中水面的升降,则该液体密度为 。若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则该液体对水做的功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剖析物理情境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向管内注入液体,管内液体推动管内水柱下降一定深度(h) 功:注入液体对原管内水柱做功 注入液体稳定 液体压强:管内液柱下表面受管内液体产生的向下的压强P1和水对其向上的压强P2 审题 将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竖直插入水槽中,从玻璃管上端缓慢注入某种不溶于水的液体。稳定后测得这种液体长度为l,管内水面下降h,如图。忽略水槽中水面的升降,则该液体密度为 。若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则该液体对水做的功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液体长度为l 玻璃管内液体深度为 l 管内水面下降h 管内液体下表面在水中所处深度为h,液体推动管内水柱移动距离为h 文字表述 物理条件 转化 稳定 处于平衡状态 P1=P2 解析文字表述中所蕴含的物理条件 薄壁玻璃管横截面积为S 管内液柱底面积为S 思路 依据已有的物理条件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液体的密度 P1 P2 稳定 P1=P2 P1=P2 ρ液 g l= ρ水 gh ρ液= ρ水 gh g l = h l ρ水 思路 依据已有的物理条件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F h ρ液 g ls h 2、液体对水做的功 功 总结 认识图像 1、纵、横坐标轴:弄清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以便了解物理图像反映的是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2、图像中的点:物理图像中任意一点往往对应着一个物理状态,特别要注意图像中“拐点”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它是两种不同情况的交界,是物理量发生突变的点; 3、图像中的线:一段线段往往表示一个物理过程; 4、图像中的面积:某些物理图像中其图线与横坐标轴的某一区间的图线所围成的面积又常常表示一个新物理量的大小,分析图像时,求出面积,往往会使物理问题的解答更为方便。 90 ● A ● B t/℃ t/min V/m/s t/s 10 5 拓展 在测量浮力大小的实验中,小华将一长8cm,重10N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6N,圆柱体上表面到水面距离为5cm。记录数据后,小华将圆柱体缓慢竖直向上提起,直到圆柱体下表面恰好离开水面。 1、分析在提起圆柱体恰好离开水面的过程中,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绘制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圆柱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像。 2、在圆柱体被提出水面的过程中,浮力对圆柱体做了多少功? F浮 h 1、F浮与h的关系图像 F浮/N h/cm 4N 5 13 2、浮力做的功 第一阶段浮力做功W1=F1h1=4N×0.05m=0.2J 图像中长方形面积即表示第一阶段浮力做的功 图像中三角形面积即表示第二阶段浮力做的功 第二阶段浮力做功W2=F2h2/2=4N×0.08m÷2=0.16J 浮力做功 W=W1+W2=0.2J+0.16J=0.36J 图像法解题核心: 画图 读图 懂图 祝大家: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