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的了解与看法的实践报告.pdf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中
华经典文化与红色革
命文化的了解与看法
的实践报告
英语3班
调查小组:(李杨刘雷马伟罗宇郑银海马晶晶)
前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内,中国传统文化与建国前后形成
的红色革命文化收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和电视等传媒的迅速发展,
社会上到处充满了娱乐的味道,每当我们打开电视或电脑网页,我们看到的是千篇
一律的景色:各种庸俗的文化层出不穷,道德底线不断刷新,到处都在恶搞——从
文字到音频到视频,连传统红色革命文化都不放过。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
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为了保护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经典文化,了解
当代大学生对此的看法,我们进行了这次社会实践。
调查方法及内容
1.在校内发放了40份调查问卷。
2.利用电话和QQ在线对东北大学,河南大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等高校的
在校大学生进行询问。
(调查问卷为附件1)
调查结果
在发放的40份问卷中回收到36份有效答卷,在所有受调查的大学生中男
生占57%,女生占43%。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统计,约有20%的同学热爱传统文
化,55%的同学对传统文化比较漠视,25%的同学偏爱西方文化。15%的同学喜
爱红色革命文化,80%的同学对红色革命文化不很了解,5%的同学对红色革命
文化比较反感。
我们得出结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文化不够重视,了
解甚少。大部分同学对这些文化态度不够端正,他们对流行的西方文化趋之如
骛,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积极意义认识不够,对中华传统文化兴趣不够。
反思
当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传
统文化为什么在当代出现了断层?具有伟大历史及现实意义的中国红色革
命文化为什么被人漠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深入思考
经过深入调查和查找相关资料,我们探讨出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当今社会的过度娱乐化现象。而社会过度娱乐化的最主要和明显
的表现就是传媒的娱乐化。这一现象要追溯其根源的话,有两个层面,一个
是媒介生存的外部大环境的层面,即经济、政治、文化的层面;一个是媒介
本身这个小环境的层面,涉及媒介、受众和传播技术。
1.经济、政治、文化的层面分析
从经济层面来看,新闻娱乐化的发展刺激了媒体产业的发展,从而给媒体和
广告商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政府也从税收的渠道间接获益非浅。
1978以前,我国的报刊系统主要是党报党刊系统和隶属于各部委、各行业的
报刊系统组成。除党报外,其他各类报纸数量很少。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是
完全服从党组织的领导。而媒介生存运行的资金完全是由国家预算拨款和行
业专门财政拨款,媒介只需起党的“喉舌”的作用,而完全没有生存的压力
和经济上的困扰。可以说那时的中国媒介是“皇帝的女儿”般衣食无忧。随
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媒介的生存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80年
代中期,国家分批对媒介进行“断乳”,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
纳税,财政不给补贴”的新体制,媒介在各种成本上涨、经济来源消失的情
况下被推向了市场,开始独立“下海游泳”。这时广告收入就成为了媒介的
“救命稻草”,广告上的经济来源成为媒介的主要经济收入。随着市场化的
深入、中国加入WTO,媒介合并、兼并的浪潮风起云涌,媒介的生存竞争
日趋白热化。因此媒体在经营运作和编辑方针上都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商业化
倾向。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新闻娱乐化的经济优势被一些媒体充分、甚至
过分挖掘开发出来。硬新闻的采编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对媒介的经济
投入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新闻娱乐化之路却因为操作难度系数低、资金技术
人才要求低、市场回报高而被媒体选择。而新闻娱乐化以后,收视率或发行
量的提高又在广告商那里赢得了青睐。
政治层面上,新闻娱乐化能麻醉大众的神经,遮盖贫富差距拉大、阶级
对立的矛盾,又不挑战官方的意识形态,还能给政府带来税收,因此得到了
政治领导权力阶层的默许。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还在进一步
深化中,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必然要牺牲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以获得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