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措施.pdf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和教育措施
[摘要]来自实践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促进措施。本论
文以此为出发点,概括了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表现,并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进行详尽的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整理综述了现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九种常用措施:
将开展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与“知心屋”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挫折承受
能力;培养情绪调控能力;悦纳自我;学会人际交往;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教育引入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会、少先队活动中去。
[关键词]双亲心育:心理健康
一、前言。
根据我校小学生2004年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显示:50.1%的家长没有固定工作,直接影响
家庭教育质量。13.4%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40.3%的家长与学生沟通不好。46%的学生
依赖性强,心理脆弱。15%的小学生生存在交往障碍大部分学生生活优裕,身体早熟,但心
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针对这种现状,我校提出了“双亲心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
指引,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互相亲近为前提提出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
支持、相互信任为目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对教育者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
识,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具体说来,即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启迪学生
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发展方向,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努力达到良好的心理
健康状态。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
状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所指出的正常心理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和特征
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
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
力。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1
第二,对人多疑恐惧。表现为心里老是为某些事情焦虑,极度胆小害怕,整天忧心忡
忡,情绪不安,似乎总面临什么危险和侵害。遇事很少相信别人,总怕对自己不利,喜欢
独处。向往幻想世界,异想天开。
第三,对他人冷漠敌视。表现为常把内心的烦恼、愤恨向他人发泄。殴打、谩骂同学,
损坏公物,甚至轻生。
第四,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
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
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起来,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
个方面考虑。
首先,整个社会文化氛围上,心理学健康教育知识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许多家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绩”当学
生出现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采用的是打骂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沟通、理解的方式。
其次,学校里面部分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引导,教育
方式、方法单调、刻板。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
病,这位老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
到严重伤害,不但没有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原有的手工制作特长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
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
公主。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
句。”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
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第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和情感类型的差异。例如,我校有一位父母离异,父亲又是残
疾人的一名女学生,因为相貌一般,从上一年级起,学校的文艺节目很少找到她,每当别人
出演精彩的节目时,她都在一旁落泪。她说:“老师很少理我,也很少叫我回答问题,我
是个没人喜欢的‘丑不鸭’,活在世上是个多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