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轮化工工艺流程题.ppt

发布:2015-09-13约5.95千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核心考点 1、元素化合物:物质转化的条件及反应,书写方程式。 2、基本理论和原理: ①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原理、复分解反应; ② 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相关的简单计算; ③ 化学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3、工艺: ① 原料预处理:研磨、灼烧、溶解等; ② 物质分离提纯:沉淀(如调节pH) 、结合溶解度曲线运用结晶法或重结晶法、洗涤、干燥等。 4、绿色化学:物质循环、副产物回收、三废处理、设备维护。 二、化工生产的一般流程:三阶段 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1) 洗涤的目的是除去铁屑表面的 (填物质名称),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碳酸钠溶液具有洗涤上述作用的原因 。 (2) 反应Ⅰ为了加快铁屑(过量)的溶解,除了加热外,还可加入少量的 (填物质化学式),反应后Ⅰ要“趁热过滤”,其目的是: 。 (3) 蒸发浓缩前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其作用是: 。 (4) 反应Ⅱ后的溶液经蒸发等操作所得固体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三、归纳常考工艺 (一) 预处理 1、水洗(或酸洗、碱洗) ① 水洗:除去物质表面的水溶性杂质 ② 酸洗:通常用于清洁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是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环节。 ③ 碱洗:除去铝片氧化膜或去油污。 【常涉及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2、(热)溶解:通常用盐酸、(浓)硫酸进行酸溶 (也有水溶、碱溶、有机溶剂溶等),表述为酸浸(水浸、碱浸等),有时需加热以加速固体溶解,或反复浸出以提高浸出率。【涉及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可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常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目的:增大核心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提高产率。 3、高温: ① 灼烧成灰:常见于植物中金属元素的检验,如从海带中提取碘,灼烧时I—不会被氧化,能获得I元素合适的存在形态I—,以便下一步分离) ② 煅烧/焙烧【注意题头或题尾的提示】:一些物质在高温下可被氧化或分解;改变物质结构,使一些原本不能溶解的物质变为能溶解,如煅烧高岭土使Al2O3的结构改变 4、粉碎、剪碎、研磨或榨汁: ① 目的: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② 灼烧或煅烧等可能使还原性较强的物质被氧化(如菠菜中的草酸及草酸盐,如果灼烧会被氧化为CO2) ,而采用剪碎、研磨的方法可避免被氧化 5、富集浓缩:如从海水提溴,不直接用含溴海水蒸馏,而是先用氧化剂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再用SO2吸收,转化为HBr,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用氯气将HBr氧化得到产品Br2,最后再蒸馏。【涉及成本】 (二) 反应过程中条件的控制 1、蒸干、灼烧盐溶液时的气体氛围:如蒸干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需在干燥的HCl气流中持续加热。 2、控制温度: ① 控制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通常是此温度下催化剂活性最高; ② 促使平衡正移或逆移; ③ 加速固体溶解,提高浸出率; ④ 防止某些物质受热分解,如NaHCO3(s)、 NH4HCO3(aq)、 H2O2(aq)等; ⑤ 避免温度过高,水解受到促进(如 (NH4)2SO4部分转化为NH4HSO4)或被氧化(如亚铁盐),导致产品不纯; ⑥ 结合题目所给的溶解度曲线或数据,促进(或抑制)某物质结晶析出; ⑦ 减少副反应,如乙醇消去制乙烯,控温170℃; ⑧ 使物质状态有变(气化、挥发或冷凝),便于反应或收集物质; ⑨ 控制成本,减少能耗。 若要求温度控制在100℃范围内,可采用水浴。若要求恒温,则可采用恒温水浴法。 3、控制压强: ① 控制反应速率; ② 促使平衡正移或逆移; ③ 降低对设备的要求。 (三) 产品分离、提纯 1、控制pH: ① 为除杂:外加酸、碱、某些氧化物或盐,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多考查水解原理和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以及试剂的选择(注意不要引入新杂质)。【注意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