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层交换的工业实时同步交换技术的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33卷,第4期,2015年 7月
JournalofZh@angSci—Tech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
Vo1.33,No.4,Ju1.2015
文章编号:1673—3851(2015)04—0508—07
基于四层交换的工业实时同步交换技术的研究
杨 明。赵新龙
(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 自动控制学院,杭州 310018)
摘 要:网络控制系统中通常存在着大量短帧结构的实时数据,当网络负载增加时,传统的端对端交换技术会
产生明显的排队时延,使得传输效率低、带宽占用高。在四层交换技术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工业控制的实时同步交换
技术,在非周期数据传输阶段,对交换机各端 口通信任务的数量和执行时间分别进行优化与调度,在周期数据传输
阶段,执行数据包的接收、拆分、重组、转发四个步骤,实现 了数据包的同步接收和 同步转发。提 出的方法减少了数
据包在交换机中的排队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同步性,数据传输效率高,网络带宽占用小。仿真实验验证 了该方
法的可行 性和优越 性 。
关键词:交换式网络;工业以太网;实时;网络控制系统;调度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志码:A
和交换机处理性能直接相关。在工业控制中,各节
0 引 言
点的通信数据通常为短帧结构,数量多、分布广,而
以太网具有传输速率高、协议标准统一、成本低 且网络数据流向具有汇总性,因而会导致产生很多
等优势,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 零碎的小数据包。又由于传统端对端交换技术工作
注,以太网的实时性研究已成为热点[1]。传统端对 于异步模式下,不能同步处理缓存队列中的所有数
端(end-to-end)交换式以太网相比于共享总线式以太 据包,必须根据调度算法来处理各数据包的转发。
网,虽然数据传输的实时陛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各端 综上这几点,传统端对端交换技术数据排队时延长、
口存在缓存队列,因而依旧会造成数据传输的不确定 数据传输效率低、网络带宽占用高,所以不能很好地
性,严重时则会造成缓存溢出并导致数据丢包 。 适应工业环境 。
交换机缓存分为输出队列 OQ(outputqueue) 本文在四层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工
模式和输入队列 IQ(inputqueue)模式,为保证数据 业控制的实时同步交换技术。该技术的优化与调度
传输的实时陛通常需要采取一定的拥塞管理调度算 过程完全在非周期阶段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
法 。0Q模式主要有经典的PQ、WFQ、RR、WRR、 少了周期阶段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通过 TCP/
SRR等算法,但该类调度算法并不能完全保证各数 UDP端 口来映射不同的交换机 IO端 口,从而使得
据传输的实时性,甚至存在缓存溢出的风险[5]。IQ 一 个数据包中可以包含多个 目的端 口的数据 内容,
模式经典的调度算法为 iSLIPE,与OQ模式相比, 这些数据在交换机中按照端 口号进行拆分和重组之
此类算法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减少了数据丢 后再进行转发,将原本零碎的数据包进行了合并,可
包的可能[7]。但无论是OQ模式还是IQ模式,实时 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减小数据包头信息传输所 占
数据的接收与任务调度都需要交换机同步参与,因 用的网络带宽以及排队时延,数据传输的同步性也
而会产生一定的处理时延,其时延量与通信数据量 得到了提升。
收稿 日期:2O14—1O一16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作者简介;杨 明(1987一),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业以太网的实时应用。
通信作者:赵新龙,E-mail:zhaoxi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