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作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作用
金阳新区实验学校:张德民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教具等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难度相对比较大,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过程过于简单化与形式主义,导致学生的空间观念相对薄弱。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架起桥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
?
小学数学《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三维世界,是“空间与图形”。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图形直观、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随着计算机制图和成像技术的发展,几何方法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而“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的空间,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 《标准》第 1 页 ) 。更加突出了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价值。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在空间与图形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教学中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同进也十分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为了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利用电脑演示一组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让学生区分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在教学平移时,可以在电脑中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使原来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电脑画面能动能静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降低教学难度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空间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比较复杂的图形,为了使学生能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形的设计,让图形的某些关键部分出现闪烁,强化视觉效果,增加信号对学生大脑的刺激,这样做形象直观,既能讲清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运动的观点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若只依靠课本上的静态的图片是绝对不够的,那样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难以与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则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很多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4:“认识面积”这一课将面积的概念利用多媒体动画表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课件先出示一块土地,然后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再利用动画效果将图形添成红色。并告之学生刚刚涂色的范围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这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明白面积到底表示图形的哪一部分。在学生理解后又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指哪个部分也用颜色表示出来动手做一做。第三出示一个开放的圆形先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哪一部分,再利用动画效果来添色结果颜料从小孔中流出去,从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有面积,开放图形是没有面积的。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活动让学生归纳出面积的概念。这个例子中教师就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把一个抽象难懂的概念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这种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给人印象深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把“真实情境”和“去情境”进行转化让学生完成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五、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弥补这一弱势,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完成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一课时,难度较大,光凭教具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结合多媒体的演示,不但能迎刃而解,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