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计划生育文章.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写计划生育文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政策法规 1、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5、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6、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8、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9、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10、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22、人口增长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24、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珍惜我们的家园 人口国情 27、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 29、中国要富强,民族要兴旺,人口必须要控制 30、少生优育,利国利民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37、少生快富,小康之路 38、发展养老保险,推动计划生育 39、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40、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优生优育 52、少生优生,幸福一生 54、近亲结婚忧患多,少生优生负担少 60、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 61、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 95、维护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大国策与小家庭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随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占据着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战乱频繁的历史背景之下,自古以来国人就逐渐形成了“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基本上贯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在家排行老大。对于我们那一代人来说,家里有二三个孩子是家常便饭的事,路上遇到长辈,他们总会用问“你是家里的老几”。甚至还能从孩子的行为举止判定在家里是老大还是老小。在人们心目中,老大总是相对懂事些,老小则是家中的心肝宝贝,给人的感觉会比较嗲气。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想象我们那一代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兄弟姐妹几个,通常是老大的衣服穿旧了给老二,老二穿破了缝缝补补还要给老三穿。再往前推,可能会更加难以相信,那时女人一口气要养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孩子,中间通常会有几个夭折的,女人就象养孩子的机器,在身体没有复原又接连二三的下崽了。那时人们常说多子多福,人兴财旺。但多子未必有福,孝亲时反而互相推诿,都不愿多承担赡养责任,哪有什么福分可享呢,有的甚至被子女遗弃。这样的例子,电视上经常可以可到。 当时因为子女众多,社会又处在动荡期,大多数家庭经济日不敷出,过着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邻里关系因资源的严重缺乏而处在紧张的局势中。每个家庭只希图安安稳稳的 苟活于世,把子女养大成人就算是阿弥陀佛了,再没有精力关心子女的教育以及成长情况,子女的发展全靠自身的努力和运气。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每个家庭都可以写一部厚厚的小说。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有着“人多力量大”的传统格言,同时我国也有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人均物质资源少的现状。由于人口的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受限,再加上土地资源少的现实,使解决人口问题成为当前最重大的问题。严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人多已不再是优势。” 怎样控制人口的数量?在当时的众多方法中,计划生育作为解决问题的上策被中央决策层强力予以推行。严格的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据统计,1971-XX年,全国少生约4亿人,出生率下降到,为家庭以及国家节省抚养费万亿元。 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它给中国带来的成就却是瞩目的。从计划生育制度的强制实施,到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口过度增长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优生优育”的认同,充分证明了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意识在不断进步。 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自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成果比较显著,但也要看到三个严重的问题:一是男女比例失调,二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三是人均受教育水平仍很低。这三点问题已成为提高人口素质、优生优育的大障碍。 人口控制的基本矛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因为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对人口数 量的增长要求不一致,于是才制定生育政策限制群众的生育意愿,从而形成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扭转失误使今后的人口控制走上科学的道路。当然,如果仅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是无法帮助我国走出现有困境的。人口生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生出来就不能回去,所以政策的修改要慎之又慎。我认为,可将计生工作分为四个阶段:以处罚为主——奖罚并重——以奖励为主——不奖不罚,最终的目标是将人口问题变成个人行为政府不干涉就像现在的发达国家一样。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对计划生育的思想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大对学生的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提高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