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任意波形发生器指导手册.doc

发布:2017-08-04约1.52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意波形发生器指导手册 摘要:系统综合了EDA技术和单片机技术,整个系统分为波形产生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LCD显示、键盘、幅度控制模块。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FS)技术,通过软件对其波形进行控制,实现多种波形的输出及组合。该系统可实现的频率范围宽、幅度和频率精度高,利用液晶显示屏中文人机交互界面。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波形产生及频率合成模块 方案1:采用传统的模拟振荡电路的方法。如产生正弦波可采用模拟分立元件RC 或LC 振荡器,但其产生的信号的频率精度低,稳定度和抗干扰能力差,成本也比较高,外围电路复杂,且易受外界干扰,硬件调试困难,不便程控。而且对于题目发挥部分所要求的最高频率200kHz的要求,不容易满足,实现的性能指标不理想。 方案2:采用专用集成芯片。专用集成波形发生芯片ICL8038能够产生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多种常规波形,频率变化范围可达0.01Hz——300kHz,占空比达2%——98%,该芯片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外围电路配合调试后可以达到本题目的要求。但是采用该方法所需要的外围电路模块较多,且较为复杂,不利于控制和问题的检查。 方案3:采用纯单片机的方法。利用单片机编成的发式可以产生多种波形,开发简易。而且由于是数字量,容易受用户的控制。但是单片机速度有限,产生的波形频率较低,难以达到题目的要求。 方案4:利用FPGA采用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简称DDS或DDFS)的方式。在FPGA中定义Rom空间用来存储所需波形的量化数据,按照不同频率要求以频率控制字为步进对相位增量进行累加,以累加相位值作为地址码读取存放在存储器内部的波形数据,经D/A转换和幅度控制,再滤波即可得到所需的波形(如图1-1-1所示)。DDFS具有相对带宽很宽,频率转换时间极短(可小于20nS),频率分辨率可以做到很高等优点;另外,全数字化结构便于集成,输出相位连续,而且理论上可以实现任意波形,能够比较全面的满足题目的要求。 图1-1-1:波形产生原理 2.幅度控制模块 方案1:幅度控制有数控电位器组成的电阻分压网络组成,但是数控电位器的分档数目较少,难以满足题目 幅度0.1V步进的要求。同时电路连接比较复杂,电路庞大。 方案2:利用FPGA的高速计算功能,采用高效算法对波形进行全数字处理,但内部RAM有限字长效应,会造成波形具有一定的失真,不过经过滤波电路后会对波形进行一定的校正。 方案3:幅度由DAC0832控制,利用其内部的电阻分压网络,将其作为数控电位器使用(原理见图1-2-1)。系统板产生的波形作为DAC0832的参考电压源输入,其输出波形幅度将为V=(N/1024)×Vin,其中N为单片机输入的幅度控制字。 从方案的实现上来看,第二种方案和第三种方案都是不错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对该算法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们采用第三种方案。 3.显示模块 方案1:采用LED数码管方式。利用串转并芯片74LS164可将串行数据显示在数码管上,这种方式占用处理器端口资源少,可驱动多位显示,并且数码管易于控制,成本低廉。但数码管的缺点是显示不够直观,不能随心所欲的显示字符。 方案2:采用LCD液晶屏方式。利用液晶屏幕可以显示中文,这样方便实现直观的菜单功能,能够制作比较人性化的界面,并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利用液晶屏可以实现用键盘控制描点的方法绘制出任意波形,为完成本题目的发挥部分要求做准备。但是显示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完成大量的显示编程工作。 我们采用第二种方案,使用YM12864C(128×64)点阵液晶显示模块(原理图如图1-3-1所示),制成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菜单。 图1-3-1:YM12864C液晶显示屏原理图 4.波形存储模块 方案1:采用非易失NVRAM或EEPROM对当前产生波形的数据值进行实时存储,掉电后上电从当前掉电时地址读取波形数据,这样即可实现波形的掉电存储。 方案2:受到掉电存储原理的启发,我们为FPGA(RAM定义在FPGA中)外接一锂电电池,这样即可保证掉电后RAM中的数据不丢失。 二、原理分析 1.DDS原理 我们在通过数字技术得到某一目标频率fd时,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有一个基准频率源f0,一个分频系数为m0的分频器,分频器的分频系数和基准频率,目标频率有如下关系: m0=f0÷fd (1) 令人遗憾的是分频器的分频系数只能是整数,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实际分频系数m1,并不等于需要的分频器分频系数m0,他们有如下关系: m1=int(m0)≤m0 (2) 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分频器得到的实际频率fd1,也就有fd1≥fd为了得到准确的目标频率fd,我们希望分频器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