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技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书馆信息技术;内容;§ 1 图书馆信息技术概述;§1.1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使多种媒体建立联系,并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
特点: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
关键支撑技术:数字压缩与还原技术;海量存储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支持多媒体的硬件与网络;
数字技术:将信息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递的技术。
;§1.2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数字图书馆阶段
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
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特色技术
三个阶段的关系P13;§1.3 图书馆现代信息系统;§2 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2.1 计算机硬件系统;§2.2 计算机软件系统;;§2.3 文献信息编码与存储;文献信息存储方式
固定格式固定长度
固定格式可变长度
可变格式可变长度;例如:ISO2709;
机读目录(MARC)
格式及特点
常见的MARC
其它文本描述格式
SGML
HTML
XML;§2.4 汉字信息处理及编码;汉字编码
汉字输入码
汉字内码
汉字交换码:国标GB2312-80用于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
汉字输出编码:字形码(字模)
汉字编码字符集
GB2312-80
GB12345-90(GB2312的繁体版)
GBK(国际规范的汉字代码集)
BIG-5(台湾和香港地区)
ISO10646或Unicode
;§3 图书馆信息系统;§3.1 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3.2 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特点
打破单一图书馆的界限
分布式
虚拟化
文献资源共享为基本特征
;§4 网络技术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4.1 网络技术;网络形成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结构
拓扑结构
系统结构
局域网
广域网;局域网;局域网;以太网IEEE802标准制定5种接口标准,P173
快速以太网:100Mbps
千兆位以太网:1Gbps
FDDI
ATM(异步传输方式);广域网;广域网;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信元交换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OSI互联参考模型
TCP/IP模型;物理层;OSI/RM中的物理层并不是指物理设备或物理传输介质,而是物理设备通过物理传输介质进行互连的描述和规定。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维持及断开物理信道有关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
接口的机械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尺寸、规格、插脚数和分布等)
电气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信号电平、阻抗、传输速率等)
功能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如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等的用途)
规程特性(规定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在建立、维持、释放物理连接和传输比特流时的时序)。
这些特性确保物理层能通过物理媒体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收、发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IP模型;§4.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4.3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图书馆局域网的建立;图书馆广域网的建立;§4.4 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P192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
建筑物入口设施子系统;§4.5 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安全的措施
设置防火墙
信息加密
数字签名:验证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双向认证
存取控制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防火墙;计算机病毒防治;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模型:“管理者—代理”模型
网络管理协议
SNMP:提供管理者与代理之间交换管理信息的方法;
CMIS/CMIP P203
网络管理系统;§5 数字图书馆;§5.1 数字图书馆概述;产生背景
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变革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替代手工作业,提供服务效果和工作效率;
70年代开始的联机革命,进入书目数字化阶段;
80年代开始局域网应用,实现远程文献信息服务,为文献数字化的网络查询、检索、传输打下基础。
90年代,先进国家迈向数字图书馆建设。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内部环境,适应了社会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
社会环境的变革
经济结构的变动:信息资源成为战略资源、知识经济出现、信息产业兴起;
技术结构的变革
文化结构变动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化;数字图书馆的定义;1 代表性定义;特定功能的组织机构说(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 )
Digital libraries are organizations
provide the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specialized staff
to select, structure, offer intellectual access to, interpret, distribute, preserve the integrity of, and ensure the p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