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资料,中医基础理论.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店理货宝培训资料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念的概念
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2)形神一体观 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结合与统一。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与其相关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协调统一。物质为功能活动提供必要的给养,而功能活动又能调节物质的新陈代谢。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
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产生相应的反应。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不仅是生物 、自然 ,而且还是社会 。每个人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
人际关系、婚姻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
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所谓“论治”,亦称“施治”,
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
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并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例如感冒
是一种疾病,临床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
应的不同,则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所表现的“证”是属
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辨别清楚,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或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适当的治疗。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
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
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由此可见,中
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属性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
概念。
以天地而言,则“天为阳,地为阴”,由于天气轻清在上故属阳,地气重浊在下故属阴;
以水火而言,则“水为阴,火为阳”,由于水性寒而润下故属阴,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以动
静而言,则“静者为阴,动者为阳”;以物质的运动变化而言,则“阳化气,阴成形”,即是指
药店理货宝培训资料
当某一物质出现蒸腾气化的运动状态时则属阳的功能,出现凝聚成形的运动状态时则属阴的
功能。
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
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物质方面的皆属于阴。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于医学领域,即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
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
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
阴中之阳。其二,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
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反
相成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
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
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主要体现在阴阳相互消长的过程之中。如春、
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
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温热之气的缘故。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