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对瘀血的证治.pdf

发布:2025-03-08约1.65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中医对瘀血的证治

对中医来讲,瘀血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谈到血,就离不开气,因为气血关系密切,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气为血之帅,血

为气之母,血气互根同源,无血则气不生,无气则血不旺,所以气血相和而充沛

调达,人体才健康。瘀血的发生,就是气血不和导致的一个重要方面,瘀血可发

生在人体各个部位,能引起各种病证,如癥瘕、胸痹、中风等。

一、临床表现

1,瘀斑血流不畅或血溢脉外都可发生瘀点、瘀斑,我们可以从皮肤、唇、舌、

黏膜、指甲等部位观察到,斑块的颜色多为紫色、紫黯色。瘀点、瘀斑要特别注

意观察它的变化过程,这关乎病情与用药的情况,需要动态观察。

2,疼痛血流不畅或血溢脉外均可导致血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疼痛是瘀

血的重要症状。瘀血疼痛的特点是痛有定处,部位相对比较固定,时间长或反复

发作。疼痛程度与瘀血程度成正比,多数疼痛比较剧烈,夜晚比较重,而且拒按。

严重的如真心痛呈压榨性、刀割样疼痛,轻者痛如针刺。

3,肿块瘀血结而不散,积聚于皮肤、经络、内脏等形成癥瘕“积聚”,这种肿

块有实质性的,如肿瘤、肝脾肿大、甲状腺肿大,也有气血不利积聚而形成的如

腹水、慢性盆腔积液。

4,其他表现其他可以见到,皮肤表现如肌肤甲错、白斑、结节、肥厚性苔藓

等;四肢表现为关节痹痛、麻木、运动障碍等;妇女可见到月经不调、痛经等;

精神表现为健忘、发狂、严重者昏迷等;发热多为低热,而且夜间为重。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

二、相应治法

1,活血破瘀为治疗瘀血重症而设,重点在破“”字上。作用强烈,可应用于体

质壮实,重度瘀血的患者,或一般活血药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常用的药物有莪术、

三棱、桃仁、蜂房、水蛭、虻虫、土鳖虫、血竭、大黄、穿山甲等。

2,活血化瘀这是最常用的治疗瘀血的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瘀血的治疗。

凡见各种瘀血,一般体质均可应用,如有其他兼证,可以与理气、疏肝、滋阴等

药物配合使用。常用的药物有红花、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茜草、苏木、地

龙、益母草、姜黄、郁金、降香、川牛膝等。

3,养血活血此法养血有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可用于血虚而又有瘀血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丹参、当归、鸡血藤、三七、白芍、黄芪等。

?

三、临床心得

1,治疗活血的方剂组成,一般除了活血药外,一般都有补气、理气、滋阴的药

物,这样要比单纯用活血药效果好。究其原因,因气行血行,气顺而血顺,所以

配补气、理气的药物;瘀血不去,新血不来,血瘀的地方阴液也不足,所以给于

滋阴的药物。

2,怪病多瘀血,久病也多瘀血,所以治疗怪病、久病的时候要想到瘀血的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活血化瘀属于驱邪的范畴,它会伤正气、脾胃,所以治疗

过程中要顾护正气,保护好脾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