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年复旦大学
简述病毒的生活周期(包括复制机制)。(20分)
病毒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细胞外阶段,以成熟的病毒粒子形式在;另一个是细胞内阶段,即感染阶段,在此阶段中进行复制和繁殖。感染阶段开始时,病毒的遗传物质由衣壳中释放出来,注入宿主细胞中,然后在病毒核酸信息的指导控制下,形成新的病毒粒子。病毒的复制过程其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五个阶段:吸附、入、脱壳、合成、病毒的装配与释放(一次性释放、出芽释放)。
(一)吸附
吸附是指病毒附着于敏感细胞的表面,它是感染的起始期。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最初是偶然碰撞和静电作用,这是可逆的联结。随后的特异性吸附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点可确定许多病毒的宿主范围,不吸附就不能引起感染。
(二)穿入
穿入是指病毒核酸或感染性核衣壳穿过细胞进入胞浆,开始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期。
主要有三种方式:(1)融合,在细胞膜表面病毒囊膜与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胞浆。(2)胞饮,由于细胞膜内陷整个病毒被吞饮入胞内形成囊泡。胞饮是病毒穿入的常见方式,也是哺乳动物细胞本身具有一种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方式。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膜的特殊区域与病毒一起内陷形成膜性囊泡,此时病毒在胞浆中仍被胞膜覆盖。(3)直接进入,某些无囊膜病毒,病毒核酸可直接穿越细胞膜到细胞浆中,而大部分蛋白衣壳仍留在胞膜外,这种进入的方式较为少见。
(三)脱壳
(四)(五)
病毒复制周期图
简述疫苗的种类(包括临床上使用的和研究中的疫苗)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举例说明)。(20分)
答:1.活疫苗 是指通过用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或者是异源弱毒株所制成的疫苗。例如,如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麻疹、BCG(卡介苗)等疫苗皆是。
(1)活疫苗的优点
免疫效果好。接种活疫苗后,活疫苗在一定时间内,在动物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机体犹如发生一次轻微的感染,所以活疫苗用量较少,而机体所获得的免疫力比较坚强持久。2)接种途径多。可通过滴鼻、点眼、饮水、口服、气雾等途径看,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
(2)活疫苗的缺点
1)可能出现毒力返强。一般来说,活疫苗弱毒株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但由于反复接种传代,可能出现病毒返祖现象,造成毒力增强。2)贮存、运输要求条件高。一般冷冻干燥活疫苗,需零下15以下贮藏、运输。因此,必须具有贮藏、运输设施,进行贮藏、运输,才能保证疫苗质量。3)免疫效果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疫苗接种后,疫苗菌毒株在在机体内有效增殖,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力,如果免疫动物在此期间用药,就会影响免疫效果。4)回复突变。5)疫苗株可传播。6)对免疫缺陷病人—致病性。7)潜在可能会被污染。
2.灭活疫苗 是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工人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死(灭活),使其传染因子被破坏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疫苗。如百日咳、乙型脑炎、流行感冒等疫苗皆是。
(1)灭活疫苗的优点
1)安全性能好,一般不会有散毒和毒力返祖的危险。2)一般只需在2~8贮藏和运输条件,易于贮藏和运输。3)受母源抗体干扰小。
(2)灭活疫苗的缺点
1)接种途径少。主要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免疫。2)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由于,灭活疫苗在动物体内部能繁殖,因而接种剂量较大,产生免疫力较慢,通常需要2~3周后才能产生免疫力,故不适于用作紧急预防免疫。3)疫苗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影响肉的品质。
3.类毒素:白喉、破伤风的疫苗即属此类。
将细菌在生长繁殖中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的甲醛溶液处理后,其毒性消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类毒素经过盐析并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胶等,即为吸附精制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吸收较慢,可较久的刺激机体产生高低度抗体以增强免疫效果。如破伤风类毒素,注射一次免疫期一年,第二年再注射一次,免疫期可达四年。
4.新型疫苗
DNA疫苗(免疫应答谱广、诱导细胞免疫应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潜在的质粒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插入突变、诱导自身免疫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抗独特型疫苗等。新型疫苗具有诱导全面免疫应答的高效力,而且具有性质稳定、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和不受抗体干扰等其他疫苗所不具备的一系列优点,同时在安全性、保护效率和免疫耐受等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简述干扰素分类及其作用机制的异同点。(20分)
答:1)干扰素的分类
是指动物机体细胞,在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的一组低分子量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等高度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它是细胞基因组自我稳定的反应产物,能调节细胞功能,防御外来物质尤其是核酸的入侵,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干扰素是诱生蛋白,正常细胞一般不自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