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银基体与无铅焊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机制与力学行为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铜、银基体与无铅焊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形成机制与力学行为研究的中期报告
本文研究了铜、银基体与无铅焊料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机制与力学行为。在实验中使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显微硬度计等测试手段。
首先,研究了界面温度对IMC形成速率和类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IMC的形成速率和类型有重要影响,高温下IMC形成速率更快,同时形成的IMC类型也更多。在700℃~800℃的温度范围内,主要形成的IMC为Cu6Sn5和Ag3Sn,而在800℃以上,则开始出现Cu3Sn。
其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IMC层的形貌,发现IMC层呈现出不规则的形态,且与基体之间存在间隙。经过显微硬度计测试,IMC层具有高硬度和脆性,而基体的硬度较低。这说明IMC层在力学上是强硬而脆弱的,具有一定的脱落风险。
最后,研究了不同焊接条件下IMC层的形成机理和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焊接条件对IMC的形成机理和力学行为也有影响。在高温和长时间的焊接过程中,IMC层厚度增加,而IMC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宽度减小,形成了更加致密的结构。同时,IMC层的硬度也随之增强,但脆性依然存在。
总之,本文研究了铜、银基体与无铅焊料界面IMC的形成机制和力学行为,为改进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IMC层的精细结构和力学性质,以实现更高质量的焊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