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和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打破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
从高中历史教学的目前状况、创新能力的特征、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和手段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中历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9)15-
0058-02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人文素养及文化修养,培养学生健康的
个性、健全的人格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随着知识
经济的日益发展,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代社会鲜明的特征,也成为人才的
衡量标准之一。
1.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历史课只要多读、多背就可以了。以
致诸多学生在课后基本上不学历史。然而在历史考试中,能够靠硬记就直接得到分的题是
少之又少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以致用,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并能灵活运
用。在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时间、事件、人物及地点等较难记忆的知识点,对很多学生造
成困扰,都担心记错,在一些学生看来,历史课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课程。很多历史课堂缺
少师生真正的交流互动,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只管讲,而学生却很难听进去,导致学习效
率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对学生个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
2.创新能力的特征
2.1 结构优化性
创新能力在构成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有机结合,呈现明显的优化结构特征,能够发挥出
人预料的创新功能[1]。
2.2 综合独特性
创新能力的构成是几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综合性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化
特征[2]。
3.高中歷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3.1 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认识
创新能力就是指运用理论知识,在科学、技术、艺术领域及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具有
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发明创造的能力[3]。创
新能力就是一个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3.2向新型教学观念转变
3.2.1从教师角度出发
高中历史的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逐渐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问
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应换一角度,重新
定位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同时结合高中历史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目的地培
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4]。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要转变教育观念,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2.2从学生角度出发
作为学生一般比较容易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从
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在教学中多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素材,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历史课堂枯燥压抑的气氛,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学习历史。
3.3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方法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或制度等,
引导学生明确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架构和链接,从而更容
易领会知识内涵,教师也更容易拓展教材内容。
3.4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3.4.1多设疑问
“问题”是探究的动力,是新发现的钥匙。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
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高中历史教师要抓住这些特质,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难易程度
适当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发其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深层次、多角度、积极地
拓展学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信心。
3.4.2激发兴趣
可组织历史情境的模拟活动,如秦朝的“朝议制度”,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朝议”
模拟,有人扮演秦始皇,有人扮演李斯,有人扮演王绾,还有扮演其他大臣的,学生分饰
角色,对历史资料提前进行查阅,然后再对秦朝制度的实施进行分析和辩论,这种活动会
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3.5优化教学资源
3.5.1影视资料
历史影视剧中真实、形象的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