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红色教育培训资源调研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泽县红色教育培训资源调研报告近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建设一个核心红色教育基地,拓展五个红色延伸教育点”的思路,抢抓政策机遇,精心组织实施,红色教育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红色教育培训资源的现状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位于临泽县城东郊1公里,总占地面积25公顷,是河西走廊占地面积最大的西路军烈士纪念馆。临泽曾经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和总指挥部所在地,是西征停留时间最长、战斗规模最大、伤亡人数和留下战斗遗址最多、最为悲壮,也是最具纪念意义的地方。为缅怀英烈、慰籍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自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修建以来,先后投资近3650多万元,建成了褒扬革命烈士的系列纪念建筑,完成了教育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及绿化美化亮化项目工程,保护维修了红色遗迹,以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为中心,辐射红西路军下营总指挥部、汪家墩碉堡、拴马桩、红军标语墙、梨园口等红西路军战斗遗址,构成了具有革命历史回顾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胜迹。纪念馆于1991年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0年5月被省国防教育办公室、省军区命名为“甘肃省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9月,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委党具,纪念广场8000多平方米,新增雕塑三组,修缮加固红军井、李先念拴马桩,战壕遗址,完成了纪念广场、道路硬化、围墙护栏等十一处纪念设施的修建;近年来,纪念馆结合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项目,累计投资500多万元,维修改造完成破损、低洼游步道2000多平方米,制作大小宣传牌、指示牌等50多块,安装分类垃圾箱14个,大大提升了馆内的景观效果,为更好地为游客营造优美的环境,改造沙砾地,新增绿地30亩;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丰富参展内容,纪念馆计划投资280万元,对模拟型红西路军总指挥部进行翻新布展,并在园内新建将帅题词碑林、客服务中心和星级旅游厕所一座。目前,纪念馆以完善的纪念设施和优美的参瞻环境,吸引了红军后代、知名人士、中外游客及本县干部职工、中小学生、部队官兵、群众等前来参瞻凭吊。建馆以来共接待全国各地参瞻宾客280多万人次,举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560多场次,参加40.8万多人次。二是注重史料收集,充实教育内涵,开展烈士褒扬工作。为了进一步挖掘红西路军史料,不断丰富纪念馆的教育内涵,顺利开展烈士褒扬工作,更好地发挥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根据李先念主席、徐向前元帅生前倡导、健在的红西路军将士们的一致建议以及临泽人民和广大游客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殷切希望,着力组织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个一”工程,在广泛收集和深入发掘史料的基础上,先后编撰出版了反映红西路军鏖战临泽的史料书籍《铁血将士》、《碧血忠魂》、《红军西征在临泽》、《血染祁连千秋红》、《祁连丰碑》等28000多册;组织省、市专业人士,投资12万元制作发行了包括《红军杨》、《梦回枣园》、《打红枣》等11首歌曲的红色革命歌曲集《枣乡临泽》,协助出版发行VCD光盘3000张;拍摄录制了反映红西路军战斗和部分将帅及子女回忆录的专题片《不容忘却的历史》;2012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再次投资18万元,制作完成了精美画册《血沃祁连》500多本和梨园口战役纪念馆风光片100多套。协助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组和香港凤凰卫视拍摄了纪录片《怀念战友——清明祭》两集和《碧血黄沙——七十年前的西路军魂》,随着电影《惊沙》、《西风烈》,电视剧《大营救》以及一系列纪录片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引起了较大反响,也极大地增强了纪念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翔实的文史资料,记录了西路军在临泽的革命壮歌,以多种形式、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艰苦卓绝革命历程,让肩负民族未来的后让人永远铭记这段悲壮历史,继承和发扬这种革命精神。?三是注重载体创新,强化教育功能,拓展教育活动内涵。多年来,纪念馆以褒扬革命先烈、激励教育后人、弘扬先进文化为宗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弘扬和培育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使基地成为各界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大课堂。1、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借鉴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加强对纪念馆教育设施的改陈扩建,不断充实文物、图片、文字等史料,使之更加贴近历史。馆内收藏了西路军文物和书画作品190多件,图片资料800多份,文字资料30多万字,极大的丰富了观瞻教育内容。利用这些资源,每年结合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等纪念节日和县上的重大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各界人士、党员群众开展重温革命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