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 西北政法大学民生法学院副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 赵旭东 一、纠纷解决的概念 1、学术界对纠纷解决的看法 英国威廉·马白克 顾培东教授 日本棚濑孝雄 范愉教授 2、赵旭东自己的理解 从目的性上讲 从过程上看 从结果状态上看 结论: 纠纷解决是纠纷主体或者在第三者的参与者参与下通过一定的方法或手段在一定意义上化解矛盾或者消除纷争的情形。 二、纠纷解决的意义 纠纷是矛盾外化的产物,纠纷也是可能引起大规模社会冲突的前因 纠纷是妨碍社会进步的现象,所以纠纷必须被解决 法律秩序的形成有赖于纠纷解决的形成,同时对于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安定的社会秩序又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纠纷解决的方式 1、纠纷解决方式 A、调节方式 B、仲裁方式 C、诉讼方式 2、纠纷解决的具体技术和方法 对纠纷的性质、类别及其强度的认识 对当事人诉求的依据和真实意图的把握 对纠纷的产生背景包括当事人的社会处境心理状态的了解 对法律规范和法律精神的充分理解 对场所、态度和时机的把握 四、纠纷解决的标准 1、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标准 纠纷解决的主观性标准是指纠纷当事人和纠纷的解决者从自己的角度对纠纷的解决所持的标准 从主观性标准来说,我们只有可能建立一种相对合理的纠纷解决标准,而不能建立一种绝对化的标准 2、纠纷解决的客观性标准 A、纠纷解决的客观性标准是指对于纠纷解决的结果的社会性评价 社会环境对纠纷解决的解决发生着一定的影响 纠纷的解决具有社会示范效应 B、纠纷解决方式的社会评价 公开的社会评价---社会舆论 隐蔽的社会评价---社会个体对纠纷解决的结果所产生的不具有明显表面特征的心里反应 客观性标准 纠纷的解决与否关键是看是否有利于法律秩序的维护 在法律明确的规定下,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 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情形下,需要根据法律原则 在法律规定过时或明显不合理情况下就要依靠社会正义的理念作出判断 * * * * * * * * * * * * * *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