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内外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及现状..ppt

发布:2016-12-17约4.99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CERNET(The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等10所高校,负责地区网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 CERNET简介 CERNET主干网拓扑图 CERNET骨干网带宽的发展 CERNET国际/国内互联现状 CERNET主干网现状综述 CERNET2拓扑结构 谢谢! 计算机学院2班 徐鹏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该技术演变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 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始起动具有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ARPANET”。通信协议为“NCP(网络控制协议)” 1971年:ARPANET的技术开始向大学等研究机构普及。 1983年:ARPANET宣布旧通信协议“NCP(网络控制协议)”向TCP/IP过渡。 Internet的产生 Internet的产生 正是因为通过采用具有扩展性的通信协议TCP/IP,才能够将不同网络相互连接。因此,开发TCP/IP协议的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生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等如今甚至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1988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学生(当时)史蒂夫.多那(Steve Dorner)开始开发电子邮件软件“Eudora”。 1991年: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以及浏览软件。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 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开始得以爆炸性普及。 Internet的产生 第一阶段:网路探索(1987年~1994年) 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八台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出来的。 第二阶段:蓄势待发(1993年-1996年) 四大Internet主干网的相继建设,开启了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历程。 第三阶段:应运而起:(1996年-1998年) 互联网进入一个空前活跃时期,应用和政府管理齐头并进 第四阶段:网络大潮:(1999年-2002年) 中国互联网进入普及和应用的快速增长期。 第五阶段:繁荣与未来(2003年 --) 应用多元化阶段到来,互联网逐步走向繁荣。 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钱天白教授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第一阶段:网路探索 中国政府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申请加入国际互联网。 1988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X.25协议使该单位的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连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1989年11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 第一阶段:网路探索 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基提出中国纳入互联网络合作计划。 1992年6月,在日本INET‘92年会上,中科院钱华林约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联网部负责人,第一次正式讨论中国连入Internet问题。 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和CCIRN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 第一阶段:网路探索 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