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T简介.ppt

发布:2018-06-16约1.25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T简介 一、文化背景 二、CT简介 三、CT与MRI比较 一、文化背景 . . E=MC2 上帝之子—希格斯(Higgs)色子 二、CT 简介 (一)CT的发展简史 (二)CT的工作原理 (三)几个重要概念 (四)CT图像的特点 . Electronic computer X-ray tomography technique (一)CT的发展简史 1895年伦琴发现X线 50年代,Coramck开始探讨CT机的原理 60年代,英国的EMI公司实验中心根据Coramck设计思想,尝试制造CT设备 1972年Hounsfield的领导小组正式发布第一张头颅CT 1.X线的发现及应用 . 2.CT图像重建公式 . (二)CT的工作原理 CT的原理:用一束准直的、极细的X线穿过人体组织,环绕人体一周,未被吸收的光子穿透人体后,被检测器接受,作为模拟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和运算重建图像 (三)几个重要概念 体素:将选定的层面分成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 数字矩阵:每个体素X线衰减系数排列成矩阵 像素:每个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化为由黑到白的不同灰度 . (四)CT图像的特点 断层成像 数字成像(黑白成像) 空间分辨率较X线低 密度分辨率较X线高 可测量CT值 1.断层成像容易显示病灶 . 2.空间分辨率较X线低 . 3.密度分辨率较X线高 . 4.CT值的概念及意义 CT值:是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 ,HU) CT值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 骨骼的CT值最高,为1000HU,软组织的CT值为20~70HU,水的CT值为0(±10)HU . 高密度可见于:骨组织、钙化及出血病灶等 . 中等密度见于软组织、实质脏器及软组织样病变等 . 低密度可见于气体、液体、脂肪、坏死 及水肿 有了以上的知识我们是否能够进行诊断 ? . 盆腔内见巨大肿块影,其内见不规则、弧线状钙化影,夹杂有小点片状低密度影 考虑:盆腔巨大占位,畸胎瘤? 那么CT诊断是否就是这样的简单呢 ? CT检查技术 平扫:高、中、低密度、混杂密度、水样密度、软组织密度、脂肪密度及骨样密度 对比增强扫描:经经脉注射造影剂后再进行扫描的办法。强化与不强化、环状强化,均匀强化;低、中、高强化 薄层扫描、重叠扫描:针对感兴趣部位,提高检出率,重建 子宫体积明显增大,宫腔内可见液性密度影,增强后内膜欠光滑,呈花环状明显强化。膀胱充盈欠佳,壁增厚,同子宫关系稍密切,后壁增厚强化较其它壁显著。 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膀胱受侵可能。 CT的后处理功能 多平面重建(MPR):冠状面、矢状面、斜面、曲面 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 容积重现:血管造影(CTA)及骨成像 CT灌注成像 重建图像举例 三、CT与MRI的应用比较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