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帆状胎盘患者母婴临床表现与处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帆状胎盘患者母婴临床表现与处理
内容摘要:
帆状胎盘是指脐带附着于胎膜上,脐血管经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进入胎盘,也称为脐带帆状附着。其发病较为罕见,但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在妊娠及分娩期间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升高。本文收集128例帆状胎盘,现报道如下。
帆状胎盘是指脐带附着于胎膜上,脐血管经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进入胎盘,也称为脐带帆状附着。其发病较为罕见,但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在妊娠及分娩期间围产儿病死率明显升高。本文收集128例帆状胎盘,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年间共分娩例数22729(其中双胎476例),帆状胎盘128(其中双胎49例),分娩总数177例,为帆状胎盘组。其中合并有副胎盘15例;合并有前置胎盘14例。有流产史38例。年龄为26~39岁,孕周为29~41周。选择同期分娩的非帆状胎盘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文化程度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统编教材《妇产 科学 》第六版为帆状胎盘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在阴道分娩后或剖宫产后仔细检查胎盘,并经病理检查胎盘以明确诊断,并和同期非帆状胎盘围产儿预后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 检验。p0.05确定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帆状胎盘的发生率我院3年间分娩总数22729例,双胎476例。帆状胎盘128例,为分娩总数0.56%(128/22729);其中双胎49例,双胎妊娠占38.28%(49/128);双胎中出现帆状胎盘者占10.25%(49/476);明显高于单胎组0.35%(79/22235),p0.01。脐带帆状附着合并有前置胎盘、副胎盘均存在,其发生率分别为10.94%、11.72%。流产史在帆状胎盘所占比例为29.69%
2.2围产儿的预后情况帆状胎盘组总分娩新生儿177例,死胎2例,分别于妊娠36周、38死胎引产,胎儿体重分别为1305g 、2615g ,胎儿尸体解剖未见异常,其中1例于脐带帆状附着的血管处见1个大分支内,另1例有两小分支可见长约4cm 血栓。2例死产为 自然 破水后伴阴道突然流血,量分别为200ml 、250ml 左右,阴道流血到胎心消失40min 及35min 后阴道分娩,胎儿尸解未见异常,体重分别3175g 、2985g ,帆状胎盘,破膜处分别可见一口径约0.4cm 、0.5的脐血管断裂。帆状胎盘组平均在孕周数:35.1±4.7周;非帆状胎盘组为38.9±3.1周,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出生体重:帆状胎盘组为2004.2±987.3g ;对照组为3203.5±684.1g ,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174例中新生儿评分≤7分27例,其中7例发生新生儿死亡。围产儿病死率6.215%。
2.3胎心监护情况128例中除死胎外,共行胎心监护213次,少者达1次,多者达5次。有35例出现胎心监护异常,包括无应激试验(nonstresstest ,nst )无反应型和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stress ,cst )阳性或可疑,分别出现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和联合减速等异常波型。其余病例产前胎心监护nst 均为有反应型,产时监护cst 均为阴性。阴道分娩45例中,有17例出现cst 阳性,有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进行抢救,其中2例新生儿短期死亡; 剖宫产79例中,19例出现变异减速和联合减速等异常波型,3例早产儿轻度窒息抢救无效,新生儿死亡。
2.4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其出生时脐动脉血ph 值比较除死胎2例帆状胎盘引产,阴道分娩死产2例外,阴道分娩45例,有19例新生儿评分≤7分,发生率42.22%;剖宫产分娩79例,其指证主要包括:胎心监护异常,如反复出现
nst 阴性、cst 阳性或可疑、晚期减速、重度变异减速和联合减速等异常波型;羊水过少、头盆不称等。有3例抢救无效死亡;有18例新生儿评分≤7分,发生率26.5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帆状胎盘组脐动脉血ph 值为7.231±0.190; 对照组为7.304±0.067, 两组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帆状胎盘发生率及其原因
有 文献 报道帆状胎盘其发生率为0.24%~1.25%。当附着在胎膜上的血管通过子宫下段或跨越子宫颈内口,位于胎先露之前时,称为前置血管。帆状胎盘合并前置血管的发生率为0.026%。当胎先露下降压迫前置的血管时,胎儿循环受阻;当前置血管破裂,则胎儿失血,均使胎儿急性缺血缺氧,发生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这是一种独特的高危妊娠。关于帆状胎盘发生的原因,有人提出受精卵着床时有一定方向性,即着床的胚泡其内细胞群面向子宫内膜面,这样脐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