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LTCC技术双零点带通滤波器的分析.docx

发布:2022-06-29约1.2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PAGE 1 - / NUMPAGES 1 LTCC技术双零点带通滤波器的分析 利用微波网络分析的方法,该二端口网络可以看成图2和图3两个网络的串联,整个网络的Z矩阵等于上下两个网络的Z矩阵之和。 该网络的传输系数S21可以通过网络的Z矩阵转化而来 其中,Z0为端口的特性阻抗,均为50 Ω。令S21=0,由式(2)可得 其中, 从而得到 利用ABCD矩阵级联相乘,再转化为Z矩阵,得到网络U的Z矩阵 将式(6)带入式(5)得 该方程的两个正根就是两个传输零点的频率值,从式中看到,通过改变耦合电容C,可以得到不同的零点频率。 2 电路设计仿真 用插入损耗法设计滤波器。 若用其设计一个带内波纹为O.2 dB的切比雪夫二阶带通滤波器,根据滤波器设计原理可以确定电路中各元件的值。L1=L2=1.46 nH,C1=C2=0.82 pF,C3=C4=2.55 pF,M=10.02 nH,接地电容C=18 pF。利用ADS电路仿真软件来仿真,利用该软件得出电路的散射参数S,如图5所示。由式(7)知该电路有两个传输零点,在图中可以看到它们分别位于通带的两端,起到了带外抑制作用。而另一条曲线显示的是没有加接地电容,显然带外抑制效果差。 图5所示,接地电容不仅能够起到引入传输零点的作用,还能够控制传输零点的位置。 3 LTCC中的构造布局 在电磁仿真软件中设计LTCC布局,为了有效利用电感之间的耦合,构造出图1所示的构造。所用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εr=7.8,3层为0.08 mm,第4和第5层0.18 mm,下面的l层为0.25 mm,1层6层为接地面,1层和2层构成C5,2层和3层构成C3与C4,4层和3层构成C1与C2,第5层为螺旋电感构成L1和L2,它们之间耦合形成M。其构造由图6给出,当这两个对称的电感距离越近时互感值M便越大。整体大小为3 mm×3 mm×0.7 mm。 仿真工具选用AnsoftHFSS和IE3D,分别在各自环境下根据前面得到的元器件数值,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集总元件尺寸。图7便是两种仿真软件所得出的结果,与ADS电路仿真结果吻合。 4 结束语 结合LTCC技术设计出了一个中心频率在2.45 GHz的二阶带通滤波器,它不仅尺寸小巧,符合现代对无线产品小型化的要求。而且它在带外还有两个传输零点,很好地实现带外抑制,且能利用接地电容大小控制零点位置,有效地满足了在更小的尺寸内实现较好的射频功能。在电感电容等集总元件研究根底上,利用电路仿真,电磁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设计仿真效果。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