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检查、维修、保养标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贵州公司全伦煤矿
矿用机电设备完好、检查、维修、保养标准
编 制: 年 月 日
审 核: 年 月 日
机电矿长: 年 月 日
总 工: 年 月 日
矿 长: 年 月 日
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检查、维修、保养标准
1通用部分
1紧固件
1.1.1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1.1.2同一部位的螺母、螺栓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1.1.3用螺栓紧固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紧固后螺孔须留有大于2倍防松垫圈的厚度的螺纹余量。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但铸铁、铜、铝件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
1.1.4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垫圈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1.1.5紧固在垫圈内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平面不得超出护圈高度,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1.2隔爆性能
1.2.1隔爆结合面(I类)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1-1-1的规定。
表中L—静止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
L1—螺栓通孔边缘至隔爆结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
W—静止隔爆接合面及操纵杆与杆孔隔爆结合面最大间隙或直径差;转轴与轴孔隔爆结合面最大直径差。
但快动式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1.2.2操杆直径(d)与隔爆接合面长度(L)应符合表1-1-2的规定。
1.2.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磨擦。用
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不小于0.075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1-1-1规定W值的2/3。
表1-1-1 I类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mm
结合面 型式 L L1 W 外壳容积V(l) V≤0.1 V>0.1 平面、止口或圆筒结构 6.0
12.5
25.0
40.0 6.0
8.0
9.0
15.0 0.30
0.40
50
— —
0.40
0.50
0.60 带有滚动轴承的圆筒结构 6.0
12.5
25.0
40.0 —
—
—
— 0.40
0.50
0.60
— 0.40
0.50
0.60
0.80
表1-1-2 操纵杆直径或圆筒直径与隔爆接合面的结构参数
操纵杆直径 隔爆接合面长度 d≤6
6<d<25
d>25 L≥6
L≥d
L≥25
1.2.4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 ;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 。
1.2.5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mm;螺纹的最少 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应符合表1-1-3的规定。
表1-1-3 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 mm
外壳净容积V(l) 最小拧入深度 最少啮合扣数 V≤0.1
1<V≤2.0
V>2.0 5.0
9.0
12.5 6 1.2.6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1.2.7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不得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b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1.2.8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擦净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仍算合格。
1.2.9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其紧固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不松动为合格。
1.2.10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1.2.11引进设备的隔爆性能应符合《煤矿机电设备检修质量标准》电气设备分册的附录5-A、B、C、D的规定。
1.2.12凡不符合1.2.1~1.2.11任意一条者即认为该设备失去隔爆性能,称为失爆,不得评为完好设备.
3接线
1进线嘴连接紧固,密封良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密封圈材质须用邵尔硬度为45~55度的橡胶制造,并按规定进行老化处理。
b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抽拉电缆不窜动为合格。线嘴压紧应有余量,线嘴与密封圈之间应加金属垫圈。压叠式线嘴压紧电缆后的压扁量不超过直径的10%。
c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mm;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差应符合表1-1-4的规定;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但必须大于10m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