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投稿:董単卙.doc

发布:2018-06-19约4.2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 投稿:董単卙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移动通信主要是指移动体之间进行的通信,即通信的双方或一方在移动状态中进行的通信过程,具有显著的可移动性。移动通信既可以是移动体之间进行的通信,也可以是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进行的通信。移动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在很大程度使得人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通信的需求得以满足,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变化,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rst generation)简称1G,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采用了频分多址技术和模拟技术,因而又称为模拟移动通信技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以AMPS与TACS为主体,以频分双工、频分多址制式为代表,通过蜂窝组网技术来实现频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我国所使用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以TACS为主,其每秒的传输速率可达到2.4kB,但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TACS仅能在一定的活动区域范围内将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发挥出来,因而难以使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得以实现。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如各制式难以兼容、频谱利用率低、提供的业务少、传输速率低、保密性低等。 (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2G,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采用了码分多址与时分多址的技术,因此又被称之为数字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多以CDMA和GSM两种制式为代表,在我国主要以GSM制式为主。2G的传输速率每秒可达到9.6kB~28.8kB,与第一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保密性强,频谱使用率高。此外,还能够提供更多的业务,还能够实现异地漫游。但由于国际制式的不完全统一,2G所具有的异地漫游,只能局限于统一制式的活动区域内。尽管第二代移动通信的传输带宽得到了增加,但是对于多媒体业务等高速率业务的实现,第二代移动通信的数据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当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3G,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智能信号处理技术为功能模板,能够提供各种宽带信息业务,如电视图像、慢速图像及高速数据,兼具多媒体数据通信、高质量话音的支持功能,其传输速率每秒可达到384kB,在某些局域网内速度可达2M。同时在多种用户环境下均可适用,如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等,可与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相互融合,如卫星移动通信、无绳电话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共有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大通信标准,其中中国电信以CDMA2000为主,中国联通以WCDMA为主,中国移动以TD-SCDMA为主。由于存在制式相互兼容的问题,目前尚未真正实现全球通信。尽管3G频谱得到了显著的增大,但是其频谱利用率仍相对较低,无法对宝贵的频谱资源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另外,3G单载波最大仅支持2Mbp s的业务,其支持的速率仍有待提高,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仍无法满足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寻求一种新的适应移动通信需求的技术成为必要。 3G目前应用现状主要体现在:手机多媒体业务。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球队比赛以及下载精华短片加以欣赏,同时可以自由进行歌曲点播;可视电话。真正地做到了声影并茂,用户在接听电话的同时不仅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更能看到对方的场景;定位服务。具有GPS定位服务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的周边环境的地图信息、食宿信息及交通信息等。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为4G。4G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达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的目的;二是达到高质量的无线业务的目的。目前正在不断开发探索中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通信速度更快。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传输速率每秒可达10M~20M,最高速度可达100M。 第二,网络频谱更大。要使4G通信的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量的改造才能实现其目标。据专家估计,一个4G信道占有的频谱大约为100MHz,这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 第三,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终端设备设计和操作均具有很高的智能化,而且4G手机能够将一些难以想象的功能加以实现。 第四,兼容性更高。要想让人们尽快地接受4G通信,必须确保更多的通信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能够由3G通信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必须具有3G通信平稳过渡到4G通信、全球无覆盖漫游、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元化、接口开放等多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