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2022-2025年.docx
附件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产业化
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开展战略,培育壮大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引领支撑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开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开展理念,以服务我省重点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以实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三个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为重点,以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载体、壮大培育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为保障,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振兴开展的“最大增量”。
(二)主要目标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显著提高,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体系基本建成,
科技支撑引领产业振兴开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实现1200项科技成果产业化。全省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四年累计到达200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到达5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达3000家,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到达11%,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到达21%o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三大策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
.实施高等院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全面梳理高等院校存量可转化科技成果,发挥高等院校技术转移机构作用,开展成果评价和市场分析,多渠道对接企业,通过技术转让、作价入股和合作实施等方式实现成果落地产业化。发挥大学科技园等双创基地作用,强化配套服务,引进创投资本,完善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开展职务成果赋权试点,通过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实现一批成果产业化。深化校地、校企合作,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系统服务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产校协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到2025年实现600项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鼓励中直科研院所技术溢出,落地转化,生成企业,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开展。推动省属科研院所利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熟化一批存量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孵化企业等多种形式,加速实现存量科技成果价值化。开展科研院所进市地、进园
区、进企业活动,精准挖掘技术需求,积极参与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全周期管理制度,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制度,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科研院所立项和资金支持等重要依据。加快培育市场化运行、多方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协同开展。到2025年实现300项科技成果产业化。
.实施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立产学研联盟,强化央企技术溢出效应,推动国防工业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产业化应用。鼓励国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盯产业变革趋势和重大战略任务,不断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带动产业链技术溢出和成果产业化。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优势,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承接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引导各类企业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汇集优势创新资源,高效解决企业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到2025年实现300项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加快重点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L推动数字、生物、冰雪、创意设计等新经济形态科技成果产业化。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聚焦数字产品制造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传感器、网络平安等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促进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产业集群开展。围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聚焦健康、医药、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的重大需求,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深度挖掘整合冰雪经济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冰雪运动装备、冰雪建造工艺与装备、冰雪数字化等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意设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开展,加快促进设计软件、设计工具等领域产业集群开展,打造我省创意设计竞争新优势。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农机装备等产业,加快飞机整机及部件制造、卫星设计制造、在轨交付、铝镁合金、钛合金、焊接材料、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