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与完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与完善
2006-2-24 0:0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李 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本文立足于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指出高科技企业宏观管理环境现存在产业政策不明确,融资渠道欠通畅等问题;其微观管理环境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不够重视财务管理等问题。为了完善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从宏观上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理财环境,高科技企业自身要完善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起步晚,相应的产业基础、市场和制度环境都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所占比重不高、整体分布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作为高科技产业微观基础的高科技企业,也存在着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来探索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与理财环境的关系,希望能促进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并进一步发展高科技产业。
一、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合。它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王化成,2000年)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既有宏观方面也有微观方面,各种因素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一)高科技企业宏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产业政策不明确。
至今为止,我国尚无一个明确完善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产业政策,这必然导致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无序化,表现在整体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各地的高科技企业盲目上马,各自为阵,造成不断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例如近年来的VCD市场。最后不仅企业无利润可言,而且造成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
2、我国科技基础研究薄弱。
我国每年在RD(研究与开发)经费中用于基础性研究的比例仅为6%.科技基础研究是科技的持续发展的基础,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会使我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后劲不足。而在美国,近十年来,美国政府的RD经费支出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1996年研究与开发费用约2900亿美元,1998年RD经费预算为750亿美元,加上私人的投资,美国目前人均RD经费约500美元。正是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为美国保持科技世界领先地位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
3、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我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靠政府的科技拨款,银行信贷和企业自筹。如今,政府拨款能力有限;普通银行信贷又不愿承担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而企业较小的有形资产也无法满足抵押的要求;大多高科技企业本身较难满足主板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无法通过现有的证券市场融资。这样,我国高科技企业可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从银行获得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由于发展所需的资金短缺,已经极大地限制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4、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时有发生。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近年来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很远。一位IT巨子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警告,如果我国再不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中国的软件业永远不可能发展。的确,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激情,这对本身就缺乏科技创新的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5、现行科研体制与时代发展严重脱节。具体表现在科技开发和创新的成果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慢,转化质量不高。现行科研体制将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截然分开,这显然是对前者科研能力的极大浪费,使科研成果不能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
(二)高科技企业微观财务管理环境现状分析
1、高科技企业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成为我国包括高科技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高科技企业的老总通常是其核心产品的发明人,及本企业的创办者。从心理上讲,他不希望退出企业管理的一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搞科研出身的人往往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时,通常的作法是,创办者退出直接管理企业的行列,转而聘用职业经理代其管理,自己转为对职业经理的经营业绩实施监督评估。
2、高科技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创新能力。
也可以说是缺乏一种科技创新意识。要知道,科学技术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高科技企业的超额利润往往来源于企业产品所含科学技术知识的垄断性、排它性和先进性。但这种排他性、先进性只可能存在与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先进技术一段时间后就变得不先进了。而我国很多中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