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三----蒸发器;蒸发器种类和工作原理 ;1)结构:和卧式冷凝器结构相似;2)配管、件:;4)满液式蒸发器的特点
优点是:
(1)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2)传热性能好;
(3)制造和安装较方便;
(4)用盐水作载冷剂,不易腐蚀和避免盐水浓度被空气中水分稀释。
缺点:
制冷剂充灌量大,液体静压影响较大。
5)应用
广泛被用于船舶制冷、制冰、食品冷冻和空气调节中; 由于蒸发器的传热面几乎全部与不同干度的湿蒸气接触,故属于非满液式蒸发器。
干式壳管蒸发器按照管组的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直管式和U形管式两种,见图。 ;图示为直管式干式蒸发器;工作流程
制冷剂走管束内
载冷剂走水箱内;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优点:
(1)充液量少,为管内容积的40%左右
(2)受制冷剂液体静压力的影响较少;
(3)排油方便;
(4)载冷剂结冰不会胀裂管子;
(5)制冷剂液面容易控制;
(6)结构紧凑。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缺点:
(1)制冷剂在换热管束内供液不易均匀,
(2)弓形折流板制造与装配比较麻烦,
(3)载冷剂在折流板孔和换热管间、折流板外周与筒体间容易产生泄漏旁流,从而降低传热效果。 ; (二)沉浸式蒸发器(又称水箱式蒸发器)
卧式壳管蒸发器存在两个缺点:
1、使用时需注意蒸发压力的变化,避免蒸发压力过低,使被冷却的水冻结,胀裂传热管;
2、蒸发器水容量小,运行过程的热稳定性差,水温易发生较大变化。
水箱式蒸发器可消除此缺点。 ; 水箱式蒸发器由水箱和蒸发盘管组成,水箱由钢板焊接而成,盘管可为立管、螺旋形盘管、蛇形盘管及V形管式等。
图示为氨立管式水箱式蒸发器,水箱中装有两排或多排管组,每排管组由上下集管和介于其间的许多钢制立管组成;上集管焊有液体分离器,下集管焊有集油罐,集油罐上部接有均压管与回气管相通。;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2)工作流程
制冷剂走管束内
载冷剂走水箱内;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二)冷却空气用的蒸发器;立式墙排管 ;(2)盘管式墙排管 ;冷库盘管式???排管蒸发器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两层顶排管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4)搁架式冷却排管;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3.干式冷风机
主要由箱体、蒸发器和通风机组成。主要依靠通风机强迫空气流过箱体内的蒸发器管组进行热交换。有落地式和吊顶式两类。大型干式冷风机一般采用落地式,分为氨用和氟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 分液器和分液管是保证将液态制冷剂均匀分配给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各通路的主要部件。由于液态制冷剂流经膨胀阀降压后,呈气液两相状态,处理不当,则导致各通路分液不均;为了解决此问题,除在膨胀阀后设置分液器增强气液混合以外,还设置等长度的分液管,增加各通路阻力,保证各通路分液均匀。分液管为内径颇小的毛细管,其尺寸选择可参见资料。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图示是五种常见的分液器示意图。;二、蒸发器的传热及影响因素;第三节 其他换热设备; 采用冷凝下来的液态制冷剂浸泡部分传热管时,由于液态制冷剂与刚进入冷凝器的冷却水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可使液态制冷剂有较大的再冷。但是,浸泡式传热面的换热属于自然对流换热,传热系数颇低。
图示为套管式氨再冷却器。冷却水在内管中自下而上流动,氨液在内管外部环形空间中自上而下流动。这种与冷凝器分离的再冷却器,一则可以使之进行强迫对流换热,再则可使冷却水与氨液之间呈逆流式热交换,因此,再冷能力较强。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二、中间冷却器
中间冷却器位于制冷冷压缩机的低、高压级之间。;氟利昂中间冷却器结构见右图,其结构比氨中间冷却器简单。;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四大部件之三 蒸发器; 三、回热器
回热器是指氟利昂制冷装置中使节流装置前制冷剂液体与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气进行换热的气液热交换器,它的作用是:
(1)对于 R12、R134a和R502,通过回热提高制冷装置的制冷系数;
(2)使得节流装置前制冷剂液体再冷以免气化,保证正常节流;
(3)使蒸发器出口制冷剂蒸气中夹带的液体气化,以提高制冷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防止压缩机液击。对于大中型制冷装置多采用盘管式回热器;0.5~15kW容量的制冷装置可采用套管式和绕管式。;对于电冰箱等小型制冷装置,将供液管和吸气管绑在一起或并行焊接在一起,或将作为节流装置的毛细管同吸气管绑在一起,或者直接插入吸气管中,构成最简单的回热器。 ; 为了防止润滑油沉积在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