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学而优教有方
PAGEPage1/NUMPAGESPages4
滑县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评试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
1.周灭商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
C.导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 D.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
2.孔子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为?”孟子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据材料可知,孔孟二人都()
A.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B.主张实行“仁政”
C.站在民众的立场上为民争权益 D.力求推行“仁义”
3.阅读秦朝疆域图可知,郡县制下秦朝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设郡数量较多,约占秦朝郡总数的四分之三;而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设郡数量则较少。秦朝在划分地方行政区域方面区别对待主要是由于()
A.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君主专制下政策的随意性
C.南方地区远离政治中心 D.南方纳入大一统体系较晚
4.《汉书》记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材料中所述的这些现象()
A.凸显了农耕经济日益衰颓
B.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和稳固
C.反映了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D.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5.明代,凡是经营工商业的人,必须到官府登记,取得批准后,才可以“占市籍”,擅自经营工商业属于违法行为,可按游民处理。而“占籍未及数年,富者必贫,贫者转徙”,不少人被迫逃籍。由材料中的现象可以推知,明代()
A.工商业经营秩序井然 B.抑商政策带来严重后果
C.经营工商业容易致贫 D.工商业者违法经营较多
6.《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提出了“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有治法而后治人”等思想,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称该书为“启蒙之书”。由此可见,明清之际儒学发展()
A.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
B.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反专制斗争
C.是中国依法治国思想的源头
D.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理论依据
7.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灵活、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的潜移默化 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 D.西学东渐的广泛传播
8.在西欧,一方面,印刷术被大量应用于印刷赎罪券后,出售赎罪券成为教会的一种牟利手段;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印刷术,新教的主张可能仅限于某些地区,宗教改革不会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运动。这说明印刷术传到欧洲()
A.成为教会敛财的工具 B.使新教迅速发展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C.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D.对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发展影响较大
9.义和团运动时期的御史赵炳麟曾指出:“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农民阶级能够挽救民族危亡 B.民族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C.排外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D.已完全走向半殖民地化
10.孙中山在评价五四运动时说:“北京青年学生们在抗议日本侵略和政府中的亲日派官僚的要求下展开了一场伟大的运动。”从这一评价可知五四运动()
A.源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B.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C.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如表反映了19世纪70—9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构成比重(单位:%)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时期
茶
丝
棉花
其他
1871—1873年
52.7
34.5
0.2
12.6
1881—1883年
46.2
26.2
0.4
27.2
1891—1893年
26.9
24.6
4.8
43.7
A.经济结构已经有所变动 B.外贸中处于出超的地位
C.只有土特产品可供出口 D.在国际贸易中优势明显
12.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人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彻底将列强从中国市场排挤出去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D.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意让利于民
13.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洪仁玕拿出“与番人并雄”的《资政新篇》,再到洋务派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