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防水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卫生间防水施工及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卫生间渗漏水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它对建筑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但缩短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严重的影响到用户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卫生间的防水施工,确保卫生间的施工质量,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此,本文对卫生间的防水施工技术进行探讨,重点介绍了卫生间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卫生间渗漏;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一、卫生间防水施工技术
1.1基层处理
卫生间在涂刷防水层之前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杂物、残留灰浆硬块和高出部分清理干净。对不易清理的管根周围部位,应采用毛刷进行清除。找平层上不得局部积水,在墙地交接的阴角处、管根处均应设置半径为50mm的圆弧形附加层,并且保证该圆弧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如果管道靠墙,则应在管根处抹出1:20的坡度,避免管根处出现积水现象。卫生间入口处应设置混凝土挡水槛,其尺寸为宽30—50mm,高度不低于25mm。作用是在卫生间做蓄水试验时能够起到拦水的作用,而且可避免水从铺装层底部向卫生间外部渗漏。
1.2细部附加层施工
在进行大面积防水涂料施工之前,需在易发生渗漏的部位(地漏、管根、排水口、阴阳角等)设置附加层。具体做法:首先在容易出现渗漏水的部位均匀涂刷一层防水涂料,对于地面和墙体交接处,涂膜应延伸至墙体以上不小于 500mm,然后再将无纺布粘贴在已涂好的易渗漏部位,待表面干燥后,再进行第二道防水涂料的涂刷,24h后再进行卫生间大面积防水层的施工。
1.3涂膜防水层施工
卫生间在进行大面积涂膜防水层施工之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所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技术进行交底。施工时应控制好每次涂刷的时间间隔,后一层的涂刷必须在前一次涂刷的浆体干燥后方可进行。多遍涂刷,直到涂层厚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且每遍涂刷方向应垂直于前一遍涂刷方向进行。
1.4蓄水试验
待卫生间防水层施工完成且防水涂料干透后,封堵卫生间内所有的下水口,然后进行卫生间的蓄水试验,蓄水高度最低处不小于20mm,蓄水时间不小于24h,在蓄水期间对卫生间内的地面、四周墙面的渗漏情况进行检查,如有渗漏应及时进行修补,如未出现渗漏现象则合格。检查合格后应及时进行铺装面的施工,待铺装面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的蓄水试验,检查无渗漏为合格。
1.5成品保护
卫生间每层防水涂膜施工后,都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应在卫间门口设置栏杆和醒目的禁入标志;在卫生间保护层施工之前,严禁任何人进入、严禁在防水层上堆放杂物,以免对卫生间防水层造成破坏;地漏或排水口在防水施工之前,也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防杂物掉进管道,确保卫生间的排水畅通;此外,在卫生间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中,严禁在防水层上拌合砂浆,以免破坏防水层;后续工序的施工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防水层不被损坏。
二、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防渗漏是卫生间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若要对卫生间的防水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加强对卫生间防水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因此在进行卫生间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我们应严格控制以下几道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预留孔洞、找平层施工、涂膜防水施工。
2.1预留孔洞施工质量控制
如图1所示,卫生间管路预留孔洞需要采用二次浇筑法,因此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的防水施工质量。
图1 穿板立管二次浇筑示意图
2.1.1预留孔洞内侧槎口的清理
在进行主体结构浇筑过程中,卫生间预留孔洞内侧槎口常会因为漏浆或振捣不实,使得卫生间预留管道孔内侧槎口出现混凝土不密实现象,表面出现很多松动的石子或浮浆。在进行卫生间预留管道孔二次浇筑前,需要将孔内槎口的浮浆和松动石子剔除干净,露出坚实的混凝土面层,必要时还可以将预留孔洞内侧进行凿毛处理。如果孔洞内有钢筋网片外漏,此时还应将外漏钢筋网片上的浮渣清理干净,再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
2.1.2预留孔洞支设底模
支设的底模必须有足够的刚度,能够可靠承受二次浇筑时增加的荷载。底膜应紧密接触主体楼板,防止二次浇筑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底模和吊丝连接的锚钉应保证牢固可靠,并方便后期底模的拆卸。
2.1.3套管固定
卫生间穿楼板套管的内径应大于主管外径10~30mm
2.1.4二次浇筑
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即可进入卫生间穿板预留孔洞的二次浇筑。在进行二次浇筑之前,应先在预留孔洞的内侧槎口处均匀涂刷一道素水泥浆;卫生间预留孔洞的二次浇筑采用的混凝土应加入适量的的微膨胀剂,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发生干缩;相比于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二次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应至少提高一个等级,且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板厚的1/4;在进行卫生间二次浇筑振捣时,必须确保振捣密实,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若出现局部漏浆现象,应及时进行补救。
2.2墙地面交接阴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