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试题.pdf
建建筑筑基基坑坑⽀⽀护护技技术术规规程程试试题题
《建筑基坑⽀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试题
⼀、填空题
1、为了在建筑基坑⽀护设计、施⼯中做到安全适、保护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于⼀般地质条件下临时性建筑基坑⽀护的勘察、设计、施⼯、检测、基坑开挖与监测。
3、基坑⽀护设计应规定其设计使期限。基坑⽀护的设计使期限不应⼩于⼀年
4、基坑⽀护设计时,对同⼀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不同的安全等级。
5、勘探点范围应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程条件确定;基坑外宜布置勘探点,其范围不宜⼩于基坑深度的1倍;当
需要采锚杆时,基坑外勘探点的范围不宜⼩于基坑深度的2倍。
6、采混凝⼟灌注桩时,对悬臂式排桩,⽀护桩的桩径宜⼤于或等于600mm;对锚拉式排桩或⽀撑式排桩,⽀护桩的桩径宜
⼤于或等于400mm;排桩的中⼼距不宜⼤于桩直径的2.0倍。
7、采混凝⼟灌注桩时,⽀护桩的桩⾝混凝⼟强度等级、钢筋配置和混凝⼟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
(2)桩的纵向受⼒钢筋宜选HRB400、HRB335级钢筋,单桩的纵向受⼒钢筋不宜少于8根,净间距不应⼩于60mm;⽀护
桩顶部设置钢筋混凝⼟构造冠梁时,纵向钢筋锚⼊冠梁的长度宜取冠梁厚度;冠梁按结构受⼒构件设置时,桩⾝纵向受⼒钢筋
伸⼊冠梁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国家标准《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钢筋锚固的有关规定;当不能满⾜锚固长度的
要求时,其钢筋末端可采取机械锚固措施;
(3)箍筋可采螺旋式箍筋,箍筋直径不应⼩于纵向受⼒钢筋最⼤直径的1/4,且不应⼩于6mm;箍筋间距宜取100mm~
200mm,且不应⼤于400mm及桩的直径;
(4)沿桩⾝配置的加强箍筋应满⾜钢筋笼起吊安装要求,宜选HPB235、HRB335级钢筋,其间距宜取1000mm~
2000mm;
(5)纵向受⼒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于35mm;采⽔下灌注混凝⼟⼯艺时,不应⼩于50㎜;
(6)当采沿截⾯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时,受压区的纵向钢筋根数不应少于5根;当施⼯
⽅法不能保证钢筋的⽅向时,不应采沿截⾯周边⾮均匀配置纵向钢筋的形式;
(7)当沿桩⾝分段配置纵向受⼒主筋时,纵向受⼒钢筋的搭接应符合现⾏国家标准《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
规定。
8、在有主体建筑地下管线的部位,排桩冠梁宜低于地下管线
9、对混凝⼟灌注桩,其纵向受⼒钢筋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内⼒较⼤处。
10、采混凝⼟灌注桩时,应采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完整性,
11、地下连续墙的转⾓处或有特殊要求时,单元槽段的平⾯形状可采L形、T形等。
12、地下连续墙的混凝⼟设计强度等级宜取C30~C40。地下连续墙于截⽔时,墙体混凝⼟抗渗等级不宜⼩于P6,槽段接
头应满⾜截⽔要求。
13、地下连续墙纵向受⼒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基坑内侧不宜⼩于50mm,在基坑外侧不宜⼩于70mm。
14、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应设置定位层垫块,垫块在垂直⽅向上的间距宜取3m~5m,⽔平⽅向上每层宜设置2块~3块。
15、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槽壁垂直度检测,检测数量不得⼩于同条件下总槽段数的20%,且不少于10幅;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
构件时,应对每个槽段进⾏槽壁垂直度检测;
(2)应进⾏槽底沉渣厚度检测;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构件时,应对每个槽段进⾏槽底沉渣厚度检测;
(3)应采声波透射法对墙体混凝⼟质量进⾏检测,检测墙段数量不宜少于同条件下总墙段数的20%,且不得少于3幅墙
段,每个检测墙段的预埋超声波管数不应少于4个,且宜布置在墙⾝截⾯的四边中点处;
(4)当根据声波透射法判定的墙⾝质量不合格时,应采钻芯法进⾏验证;
16、锚杆的应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拉结构宜采钢绞线锚杆;当设计的锚杆抗拔承载⼒较低时,也可采普通钢筋锚杆;当环境保护不允许在⽀护结构
使功能完成后锚杆杆体滞留于基坑周边地层内时,应采可拆芯钢绞线锚杆;
(2)在易塌孔的松散或稍密的砂⼟、碎⽯⼟、粉⼟层,⾼液性指数的饱和粘性⼟层,⾼⽔压⼒的各类⼟层中,钢绞线锚杆、
普通钢筋锚杆宜采套管护壁成孔⼯艺;
(3)锚杆注浆宜采⼆次压⼒注浆⼯艺;
(4)锚杆锚固段不宜设置在淤泥、淤泥质⼟、泥炭、泥炭质⼟及松散填⼟层内;
(5)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锚杆的适性。
17、锚杆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杆的⽔平间距不宜⼩于1.5m;多层锚杆,其竖向间距不宜⼩于2.0m;当锚杆的间距⼩于1.5m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