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docx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在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B.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盐铁官营政策
C.唐朝时期出现了曲辕犁
D.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政策
答案:A
解析:
A选项: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这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汉武帝时期确实实行了盐铁官营政策,但这一政策并非始于汉武帝时期,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实行。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唐朝时期确实出现了曲辕犁,但曲辕犁并非唐朝时期出现,而是在唐朝时期逐渐改进和完善。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明朝时期确实实行了海禁政策,但海禁政策并非明朝时期开始实行,而是在明朝前期就已经开始实行。因此,D选项错误。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A.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主要是因为其流域盛产粮食
B.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直至近代才逐渐南移
C.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域已经涵盖了现今的西藏地区
D.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依赖长江进行贸易往来
答案:C
解析:
A.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不仅因为其流域盛产粮食,更是因为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华文明的孕育作用。因此,A项表述不全面。
B.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秦汉时期主要在北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特别是在宋代以后。所以B项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C.唐朝时期,中国的疆域确实已经包括了现今的西藏地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D.“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线,主要依赖陆路和一部分水路(并非长江),而非单纯依赖长江进行贸易往来。因此,D项表述不准确。
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B.郑国渠——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主持修建
C.都江堰——东汉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D.郑国渠——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主持修建
答案:A
解析: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在四川地区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因此,选项A“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正确的。选项B错误,因为郑国渠是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在关中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选项C错误,都江堰并非东汉时期修建。选项D错误,因为郑国渠是韩国水工主持修建,而非战国时期的韩国国君。
4、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及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A.《三国演义》——罗贯中——明代
B.《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C.《西游记》——吴承恩——明代
D.《红楼梦》——曹雪芹——清代
答案:C
解析: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选项A错误,因为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而非战国时期的三国时期。选项B错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但《水浒传》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而非宋代。选项C正确,《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选项D错误,曹雪芹是清代作家,但《红楼梦》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而非元代。
5、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C.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答案:C
解析: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选项A错误,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清朝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战争,虽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B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常被认为是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选项D错误,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一次军事冲突,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通常被认为是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古代地理著作的是:
A.《禹贡》
B.《山海经》
C.《水经注》
D.《瀛涯胜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地理著作的了解。A项《禹贡》是古代中国第一部全国性的地理总志,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疆域和各地物产。《山海经》是一部上古地理书籍,记述了上古地理环境及神话传说,为后世地理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水经注》是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一部地理学专著,详细记述了长江流域的水系分布和河流走向。而D项《瀛涯胜览》是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的航海日志,主要记录了航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