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实验报告MicrosoftWord文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13 EDTA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二甲酚橙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EDTA标液的配制和标定原理;
2、?????? 掌握常用的标定EDTA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EDTA:乙二胺四乙酸H4Y(本身是四元酸),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把它制成二钠盐(Na2H2Y·2H2O),也称为EDTA或EDTA二钠盐。EDTA相当于六元酸,在水中有六级离解平衡。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络合比皆为1:1。
EDTA因常吸附0.3%的水分且其中含有少量杂质而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通常采用标定法制备EDTA标准溶液。
标定EDTA的基准物质有纯的金属:如Cu、Zn、Ni、Pb,以及它们的氧化物。
?????????????? ?? 某些盐类:如CaCO3、ZnSO4.7H2O、MgSO4.7H2O。
2、???? 金属离子指示剂:在络合滴定时,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络合物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
M + In ←→ MIn
? 颜色甲 颜色乙
滴入EDTA后,金属离子逐步被络合,当达到反应化学计量点时,已与指示剂络合的金属离子被EDTA夺出,释放出指示剂的颜色:
MIn + Y ←→ MY +In
颜色乙 ???????????????????颜色甲
指示剂变化的pMep应尽量与化学计量点的pMsp一致。金属离子指示剂一般为有机弱酸,存在着酸效应,要求显色灵敏,迅速,稳定。
常用金属离子指示剂:
铬黑T(EBT):pH=10时,用于Mg2+,Zn2+,Cd2+,Pb2+,Hg2+,In3+,
二甲酚橙(XO):pH5~6时,Zn2+
?K-B指示剂(酸性铬蓝(K)-荼酚绿(B)混合指示剂):pH=10时,用于Mg2+,Zn2+,????? Mn2+。pH=12时,用于Ca2+。
?
???? ?在络合滴定过程中,随着络合物的生成,不断有H+释出:
M+H2Y=MY+2H+
因此,溶液的酸度不断增大,酸度增大的结果,不仅降低了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使滴定突跃减小,而且破坏了指示剂变色的最适宜酸度范围,导致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在络合滴定中,通常需要加入溶液来控制溶液的pH值。
本实验使用的是二甲酚橙做指示剂,用基准物质Zn2+来标定EDTA的浓度。滴定过程中的pH =5-6左右,用缓冲液六亚甲基四胺—盐酸溶液做缓冲溶液维持溶液的pH值,滴定终点颜色变化为:酒红色—纯黄色。
MIn + Y ←→ MY +In
?? ????????酒红色??????????????????? 纯黄色
三 实验步骤
一、0.01mol·L-1 Zn2+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适量锌片放在100mL烧杯中,用0.1mol·L-1 HCl溶液(自配)清洗1min,再用自来水、纯水洗净,烘干、冷却。
用直接称量法在干燥小烧杯中准确称取0.15~0.2g Zn,盖好小表面皿。
用滴管从烧杯口加入5mL 1:1 盐酸,待Zn溶解后吹洗表面皿、杯壁,小心地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二、0.01mol·L-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计算量的EDTA二钠盐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转移到试剂瓶中稀释至800 mL。
三、标定EDTA标准溶液(Zn为工作基准试剂,二甲酚橙为指示剂)? 用移液管吸收25.00mL Zn2+标准溶液于烧杯中,加水50 ml,加2滴0.2% 二甲酚橙指标剂,再加10mL30%六亚甲基四胺。用EDTA滴定,当溶液由紫红色恰转变为黄色时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计算EDTA的准确浓度。
计算公式:
?
?
思考题
1.说明工作基准试剂锌在使用前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和目的。
答:(1)处理方法:取适量锌片放在100mL烧杯中,用0.1mol·L-1 HCl溶液(自配)??? 清洗1min,(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溶蚀过多的锌)再用自来水、纯水洗净,烘干(不可? 过分烘烤)、冷却。
?? (2)目的: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配制锌标准液的时候,若锌液转移至容量瓶中有部分流失了,会使标定的结果偏高还是偏低?如在容量瓶中稀释超过刻度,将使浓度的标定的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两种结果均使标定的结果偏高,因为两种情况都是锌标准液的浓度的降低,所以标?????????? 定的时候所需的EDTA溶液的体积也将降低,从而导致计算的EDTA的浓度偏高。
3.若配好的锌溶液没有摇匀,将对标定产生什么后果?
答:将会使结果偏高。
4.为什么用乙二胺四乙酸的二钠盐配制EDTA溶液,而不用其酸?
??? 答:乙二胺四乙酸H4Y(本身是四元酸),由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通常把它制成二? 钠盐(Na2H2Y·2H2O),也称为EDTA或EDTA二钠盐。EDTA相当于六元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