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日三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及其经验借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英美日三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比较及其经验借鉴
“研究制定公务员养老保险办法”是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强调“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七十七条就已经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公务员保险制度,保障公务员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与补偿。”作为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先导———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从2009年起开始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开展先行试点,但最终因为阻力重重难以推进。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也大都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作为不同福利传统的典型代表,英国、美国和日本在经历漫长的改革过程后都选择建立多层次的公务员养老保障体系并实现政府与个人的责任共担,其改革经验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美日三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
英国最早面向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可以追溯到1712年英国财政部为公务员建立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第一项综合性的国家公务员职业养老金计划直到约100年后的1810年才正式建立。
由于非缴费型所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1828年公务员职业养老金计划转变为缴费型。1834年,《文官年老退休法》颁布实施,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公务员养老保险法。随后,1859年英国通过《公务员退休法案》,对《文官年老退休法》进行了修正。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将公务员养老保险统一纳入国家养老保险体系。
1948年,《国民保险法》正式将公务员养老保险统一纳入国家养老保险体系。1965年《公务员退休法案》被进一步修订。美国最早面向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可以追溯到1862年美国内战时期为残疾士兵提供养老金。
第一部正式的公职人员养老保险法是1896年新泽西州的《教员年金法》。然而直到1920年美国联邦政府才正式建立广泛的联邦公务员退休金制度。联邦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建立以后,1935年美国才颁布面向大众的《社会保障法》。20世纪70年代,迫于经济危机和人口老龄化压力,美国开始了包括联邦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80年代中期,新的联邦公务员退休金制度在美国正式建立。
日本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明治时期。明治政府于1875年、1876年和1884年相继颁布《海军退休金令》《陆军退休金令》和《文官退休金令》,三个法令以军人和文官为保障对象。
1923年,日本政府将这三个法令统一起来,制定了《退休金法》。1876年,日本政府推行“恩给制度”,主要是对退休后的国家官吏、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厚的生活保障。1958年,日本政府对《国家公务员法》进行了修订,彻底取消了“恩给制度”。1959年和1962年日本政府分别制定了《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法》和《地方公务员共济组合法》,日本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建立。
1984年,日本政府将《公共企业职工共济组合法》与《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法》合并,新的《国家公务员共济组合法》开始实施。
二、三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背景与内容
1.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危机推动下的改革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危机是推动英美日三国进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1981—1991年,英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长50万人。从部分公职人员预期寿命的变化来看,近半个世纪以来,公职人员由于其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预期寿命明显延长,其中公务员中男性预期寿命从1983年的79.5岁延长到了2010年的88岁,女性从83.7岁延长到90岁。人口老龄化增加了退休金开支,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财政收入不断萎缩,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开支持续攀升,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二战”以后,1946—1964年美国出现了“婴儿潮”,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共出生人口1590万。随着生活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据美国联邦人事管理局的统计,美国联邦政府在职雇员的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42.3岁提高到2008年的47岁。随着政府在职雇员平均年龄的不断升高,美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随之加重。1982年的总统经济报告提到,在过去20年里,联邦政府开支中退休金一项增加了29%,是社会保障计划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与此同时,两次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减缓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抑制了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使联邦政府的退休金开支遇到很大压力。
日本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育率低,“高龄少子化”现象严重。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1950年日本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的比例为7.7%,1970年就超过了1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