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性实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混凝土抗渗性实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及耐久性长期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对抗渗性实验包括渗透等级法,渗水高度法,逐级加压法本次泵送混凝土采用的是渗透等级法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
试件制备
每组试件为六个100mm*100mm*100mm,如用人工插捣成型时,分两层装入混凝土拌合物,每层插捣25次,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如结合工程需要,则在浇筑地点制作,每单位工程制件不少于两组,其中至少一组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其余试件与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养护期不少于28d,不超过90d。
试件成型后24h拆模,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水泥浆膜,标准养护龄期为28d。
试验步骤:
试件到期后取出,擦干表面,用钢丝刷刷净两端面,待表面干燥后,在试件侧面滚涂一层溶化的密封材料(黄油掺滑石粉)装入抗渗仪上进行试验。
如在试验中,水从试件周边渗出,说明密封不好,要重新密封。
试验时,水压从0.2Mpa开始,每隔8h增加水压0.1Mpa,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情况,一直加至6个试件中3个试件表面发现渗水,记下此时的水压力,即可停止试验。
注:当加压至设计抗渗标号,经过8h后第三个试件仍不渗水,表明混凝土以满足设计要求,也可停止试验。
试验结果计算:
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6个试件中4个未发生渗水现象的最大压力表示。抗渗标号按下列计算:
S=10H-1
式中 S——混凝土抗渗标号:
H——第三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注:混凝土抗渗标号分级为:S2、S4、S6、S8、S10、S12、若压力加至1.2Mpa,经过8h,第三个试件仍未渗水,则停止试验,试件的抗渗标号以S12表示
若抗渗性不符合相应要求,分析如下:
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因素的分析
影响混凝土抗渗性的根本因素是孔隙率和孔隙特征。混凝土的孔隙率越低,连通孔越少,抗渗性越好。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的措施是降低水灰比,旋转好的骨料级配,充分振捣和养护,掺用引气剂和优质粉煤灰掺和料等方法来实现。
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措施
2.1 选择合理的水灰比及灰砂比改善混凝土抗渗性, 容重大、空隙小、级配良好的骨料所配制的混凝土抗渗能力不一定好。相反, 骨料空隙大、容重小的混凝土抗渗性能更好, 即砂石级配的优劣对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不大。
2.3 引气剂的掺用
引气剂的使用可以让微小气泡切断了许多毛细孔的通道,含气量超过6%的时候,会导致混凝土强强度的急剧降低。
粉煤灰的掺用
由试验可知.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好于基准混凝土,这是由于粉煤灰的活性物质发生二次水化反应.使粉煤灰密实度得以提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