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4 网络层(5).ppt

发布:2018-04-30约1.01万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决方案 1. 定义一个最大值 2.水平分割 3.触发更新 4.抑制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RIP2 的报文 由首部和路由部分组成。 RIP2 报文中的路由部分由若干个路由信息组成。每个路由信息需要用 20 个字节。地址族标识符(又称为地址类别)字段用来标志所使用的地址协议。 路由标记填入自治系统的号码,这是考虑使RIP 有可能收到本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选择信息。再后面指出某个网络地址、该网络的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地址以及到此网络的距离。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RIP 协议的优缺点 RIP 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RIP 协议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RIP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 15(16 表示不可达)。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正 常 情 况 1 1 ? 1 2 R1 R1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1,是直接交付。” “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 1” “1”表示“距离是 1” “?”表示“直接交付”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正 常 情 况 1 1 ? 1 2 R1 R2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2,是经过 R1。” “1”表示“从本路由器到网 1” “2”表示“距离是 2” “R1”表示 经过 R1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网 1出了故障 正 常 情 况 1 1 ? 1 16 ? 1 2 R1 1 2 R1 R1 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16 (表示无法到达), 是直接交付。” 但 R2 在收到 R1 的更新报文之前,还发送原来的报文, 因为这时 R2 并不知道 R1 出了故障。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网 1出了故障 正 常 情 况 1 1 ? 1 16 ? 1 2 R1 1 2 R1 R1 收到 R2 的更新报文后,误认为可经过 R2 到达网1,于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说:“我到网 1 的距离是 3,下一跳经过 R2”。然后将此更新信息发送给 R2。 1 3 R2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网 1出了故障 正 常 情 况 1 1 ? 1 16 ? 1 2 R1 1 2 R1 R2 以后又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为“1, 4, R1”,表明 “我到网 1 距离是 4,下一跳经过 R1”。 1 3 R2 1 4 R1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R2 R1 网 1 网 3 网 2 网 1出了故障 正 常 情 况 1 1 ? … 1 16 ? 1 3 R2 1 5 R2 1 16 R2 1 2 R1 1 2 R1 1 4 R1 1 16 R1 … 这样不断更新下去,直到 R1 和 R2 到网 1 的距离都增大到 16 时,R1 和 R2 才知道网 1 是不可达的。 这就是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网络出故障的传播时间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数分钟)。这是 RIP 的一个主要缺点。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4.5.3 内部网关协议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1. OSPF 协议的基本特点 “开放”表明 OSPF 协议不是受某一家厂商控制,而是公开发表的。 “最短路径优先”是因为使用了 Dijkstra 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SPF OSPF 只是一个协议的名字,它并不表示其他的路由选择协议不是“最短路径优先”。 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三个要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 “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metric)。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链路状态数据库 (link-state database)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因此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它在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这称为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同步)。 OSPF 的链路状态数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